[发明专利]一种高保真耳机壳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05880.0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3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洪洲 |
主分类号: | H04R31/00 | 分类号: | H04R31/00;H05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保真 耳机 壳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耳机制造技术领域,涉及耳塞或耳机的高保真技术,具体说是一种橡塑材料的防静电高保真耳机壳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是人们使用非常频繁的一种声音输出工具,尤其对音频发烧友的青少年学生,耳机可以在使用者身边自然形成一个私密空间,方便地独自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而不会影响他人;耳塞式耳机由于体积很小,便携性好,几乎所有的随身听设备,如:CD随身听、MP3播放机、MD、手机等都配备耳塞式耳机。但是,现有的耳塞式耳机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耳机是使用较频繁的日常用品,特别是夏天由于出汗等原因,耳机的静电作用,塑料材质的耳塞壳体和使用者耳廓长时间摩擦,使空气产生电离作用而产生正离子,并与空气中的负离子中和,导致使用者耳廓周围负离子含量减少甚至几乎为零,长期处于正离子过多的环境中,可使耳廓的血液呈酸性,延缓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使毒素囤积在体内,造成失眠、免疫力下降等。如何设计一种防静电的耳塞式耳机,克服静电的危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耳机技术问题;特别是选用一种具有抗静电功能的耳机壳体材料更是当今耳机制造行业寻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橡胶、塑料及其结合材料的防静电的高保真耳机壳体,使耳机发声单元的上壳与下壳均具有产生阴离子功效,抵消摩擦产生的正离子,让使用耳机者有一个安全健康的保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耳机发声单元的上壳与耳机下壳采用阴离子吸附剂(如十二碳苯磺酸钠)渗入到耳机上下壳体中制成,阴离子吸附剂不仅仅释放阴离子杀菌,并且不断与空气中的有害正离子中和,达到消除有害正离子对健康的危害的作用,阴离子能中和耳机使用过程中的静电,在其耳机壳体前面形成一层阴离子保护层有效减少耳机静电对人体的伤害;阴离子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精神振奋,工作效益提高,能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阴离子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解除动脉血管痉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阴离子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和改善心肌营养也大有好处,有利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患病人的病情恢复;阴离子还有使血流变慢、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
本发明的实现方案是:在耳机壳体现有技术制备时,将制备耳机壳体的粉质橡塑材料中掺入重量比为5%~10%的阴离子吸附剂,搅拌均匀后置于模具中制成耳机壳体;或将现有技术制备成形的橡塑材料的耳机壳体在阴离子吸附剂溶液中浸泡,致使阴离子吸附剂渗透于橡塑材料制备的耳机壳体之中;或在制成的耳机壳体表面涂覆一层阴离子吸附剂膜层,达到使壳体能长期产生阴离子的功效;所使用的阴离子吸附剂包括十碳苯磺酸钠、十一碳苯磺酸钠、十二碳苯磺酸钠、十三碳苯磺酸钠和十四碳苯磺酸钠,以十二碳苯磺酸钠为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一是本发明制成的耳机壳体,有助于改善使用者的耳部健康环境,对于长期使用者的耳部健康有保护作用;二是可以抑制或减轻由于使用者长期使用耳机而产生的有害正离子与其它不良反应,并且材料中的阴离子对使用者神经系统、血管系统、血液系统都有很大的益处与改善作用;三是本发明材料制备的耳机,其结构简单、造型美观大方、阴离子吸附剂制造技术成熟,产品加工制作方便、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实现时先将制备耳机壳体的橡塑材料置于容器中,再缓慢搅拌同时掺入总重量比为5%~10%的阴离子吸附剂,直到搅拌均匀后按现有制备耳机壳体的工艺步骤和条件置于模具中压制成耳机壳体;或将已经制备成形的橡塑材料的耳机壳体在阴离子吸附剂溶液中浸泡1~24小时,使阴离子吸附剂有效地渗透于橡塑材料制备的耳机壳体中;或在制成的耳机壳体表面涂刷或涂覆阴离子吸附剂膜层,达到使壳体产生阴离子的功效;本实施例所使用的阴离子吸附剂包括十碳苯磺酸钠、十一碳苯磺酸钠、十二碳苯磺酸钠、十三碳苯磺酸钠和十四碳苯磺酸钠,以十二碳苯磺酸钠为佳。
本实施例制备的耳机壳体,经模拟测试,其阴离子产生的效果完全可以消除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静电电荷,在耳机周围无静电电场效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洪洲,未经于洪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5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毂用高镁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空调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