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二(1,2,4-三氮唑甲基)苯-铜(Ⅱ)配合物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91608.1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0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峰;王延伟;许志忠;曹毅;王世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F1/08 | 分类号: | C07F1/08;B01J31/2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范之敏 |
地址: | 45119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氮唑 甲基 配合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对二(1,2,4-三氮唑甲基)苯的铜(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物具有如下化学式,即:[Cu(L)4(NO3)2]n,其中L为对二(1,2,4-三氮唑甲基)苯,结构式如下: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二(1,2,4-三氮唑甲基)苯的铜(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物晶体属于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 =8.0606(16)?,b= 21.012(4)?, c= 8.3482(17)?,α= 90°,β=100.59(3)°,γ= 90°, V=1389.8(5)?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二(1,2,4-三氮唑甲基)苯的铜(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物是一个二维网状结构,其中金属Cu (Ⅱ)中心位于一个比较规则的的八面体的配位环境中,为六配位模式,六个配原子分别是四个不同配体分子的四个三氮唑基上的N原子,此外,来自两个硝酸根阴离子上的O1、O1’原子也参与同Cu1原子的配位,该配合物金属中心Cu原子作为一个(4,4)连接的节点,任意两个铜原子之间均通过二苄三氮唑进行连接,因此,配合物的拓扑符号是(4,4),是一种拓扑结构。
4.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对二(1,2,4-三氮唑甲基)苯的铜(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将Cu(NO3)2,对二(1,2,4-三氮唑甲基)苯和蒸馏水置于25 ml的水热反应釜中,所述Cu(NO3)2,对二(1,2,4-三氮唑甲基)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密封后放入烘箱中,在160℃的条件下加热72 h,然后在20h内降至室温,得到蓝色晶体,将该单晶分离出来,依次经洗涤、干燥处理,得到对二(1,2,4-三氮唑甲基)苯的铜(Ⅱ)配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程学院,未经河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16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解剖形状信息访问医学图像数据库
- 下一篇:数据模型的统一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