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工位转台控制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9947.6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6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姜雷;郭旭;李虹;刘显明;姚晓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工位 转台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工位转台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热表处理厂的等离子喷涂设备是用于喷涂耐磨、可磨耗、热障、耐腐蚀、抗氧化等涂层及零件尺寸修复的专用设备,适用于喷涂陶瓷、金属、合金、超合金等各种类型粉末。
目前,该设备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中小零件(销轴、球头及叶片)的喷涂,根据实际情况,在喷涂过程中需要将零件进行旋转,而现有设备无此功能,零件旋转角度完全由人工操作,效率较低,不适应批产需求,只能零件装卡一个喷涂一次,喷涂完再装卡下一个零件,然后进行喷涂操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不能满足车间生产要求,成为制约某零件批产的瓶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工位转台控制装置及方法,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零件喷涂合格率的目的。
一种多工位转台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操作台、PLC可编程控制器、第一伺服驱动器、第二伺服驱动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其中,操作台的一路输出端连接PLC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PLC可编程控制器的一路输出端连接第一伺服驱动器的一路输入端,操作台的另一路输出端连接第一伺服驱动器的另一路输入端,第一伺服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入端,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另一路输出端连接第二伺服驱动器的输入端,第二伺服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入端,第一电机设置于多工位转台的大转台下端,并且其输出轴连接多工位转台的一个蜗杆,第二电机设置于多工位转台的大转台下端,并且其输出轴连接多工位转台的另一个蜗杆。
采用多工位转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零件进行清洗并吹沙;
步骤2、将零件安装于多工位转台上,并将喷枪对准一个待喷涂零件,并启动装置;
步骤3、PLC可编程控制器通过第一伺服驱动器发送启动信号至第一电机,控制多工位转台的工位旋转;并通过操作台设置所需电压值,将电压信号直接通过第一伺服驱动器发送至第一电机,控制第一电机的转速,进而控制多工位转台的工位转速;
步骤4、采用喷枪对旋转零件进行喷涂,并判断该零件是否喷涂完成,若是,则执行步骤5,否则继续对该零件进行喷涂;
步骤5、通过操作台选择多工位转台的工位情况,包括18工位、6工位和3工位,将工位情况通过操作台发送至PLC可编程控制器;
步骤6、根据当前工位情况,PLC可编程控制器发送脉冲信号控制第二电机旋转,带动多工位转台旋转,使下一工位处的零件对准喷枪;
(1)当为18工位时,PLC可编程控制器通过第二伺服驱动器输出脉冲信号,控制第二电机的旋转圈数,实现多工位转台旋转的角度为20°;
(2)当为6工位时,PLC可编程控制器通过第二伺服驱动器输出脉冲信号,控制第二电机的旋转圈数,实现多工位转台旋转的角度为60°;
(3)当为3工位时,PLC可编程控制器通过第二伺服驱动器输出脉冲信号,控制第二电机的旋转圈数,实现多工位转台旋转的角度为120°;
步骤7、返回执行步骤4,直至所有零件均被喷涂完成。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一种多工位转台控制装置及方法,其电气控制系统在自动化喷涂零件加工中的应用,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在工程化应用过程中,共对36个零件分2批次进行了喷涂试验,喷涂合格率达到了100%(单边涂层厚度达到了0.30mm-0.50mm的工艺限定范围);经初步估算,设备效率提高约为47%;多工位转台的电气控制系统在其它类似零件加工装置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置装置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多工位转台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多工位转台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多工位转台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电压与第一电机速度线性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多工位转台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操作台、PLC可编程控制器、第一伺服驱动器、第二伺服驱动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99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