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油发动机三效催化蜂窝排气管涂覆层干燥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84442.0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7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唐焱;刘俊杰;徐晋勇;张应红;张斌;唐亮;陈金龙;钱龙飞;高吟;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D3/04 | 分类号: | B05D3/04;B05C13/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油 发动机 催化 蜂窝 排气管 覆层 干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三效催化蜂窝排气管涂
覆层干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目前汽车发动机绝大多数使用汽油机和柴油机,其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多种对人、畜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物质;特别是在车辆密集的大中城市,由于废气密度及分布区域的增加,已经对环境带来了日趋严重的污染。目前减排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缸外对废气进行二次处理。三效催化处理转换装置是目前汽油发动机最成熟的缸外废气处理方式之一:废气排放经过废气管道中蜂窝管段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废气中的CO、HC充当还原剂将NOX还原成氮气(N2)和氧气(O2),还原反应中CO、HC同时被氧化成CO2和水(H2O),以此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三效催化处理转换装置的关键零件是一段圆柱形蜂窝排气管,其内部蜂窝小孔壁上均匀涂覆了一定数量的充当催化剂的物质。涂覆生产工艺中主要有两道工序:①首先在蜂窝孔壁均匀涂覆浆状附着剂,然后干燥。②在已干燥的附着剂上涂覆催化剂液体,再次干燥。目前的干燥手段通常采用烘箱(或烘炉)干燥,干燥过程耗时耗能,干燥时间需数小时,干燥温度达到几百摄氏度,而且依靠人工搬运,容易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以及涂覆物对人员的伤害,存在生产周期长、效率低下、能耗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汽油发动机三效催化蜂窝排气管涂
覆层干燥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汽油发动机三效催化蜂窝排气管涂覆层干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气流对蜂窝排气管的涂覆层进行干燥;气流沿着与蜂窝排气管轴线成0 30度倾斜角的方向绕蜂窝排气管轴线旋转;至少将蜂窝排气管翻转180°后再按干燥条件重复干燥一次。
所述方法还包括:用于对直径为3080mm且长度为60120mm规格的蜂窝排气管的涂覆层进行干燥。
所述蜂窝排气管的涂覆层分为附着剂涂覆层和催化剂涂覆层。
所述附着剂涂覆层的干燥条件如下:(1)气流压力:0.220.30MPa;(2)气流温度:4555;(3)单次风干时间:2.04.0秒。
所述催化剂涂覆层的干燥条件如下:(1)气流压力:0.180.25MPa;(2)气流温度:4560;(3)单次风干时间:1.53.0秒。
一种汽油发动机三效催化蜂窝排气管涂覆层干燥装置,包括翻转机构、机械手和多工位回转工作台;翻转机构安装在多工位回转工作台上,机械手安装在翻转机构上;还包括气流风干机构,所述气流风干机构包括支架、横臂、喷嘴组件,横臂安装在支架上,喷嘴组件安装在横臂上。
所述喷嘴组件主要由喷气嘴、转动接口件、喷气嘴连接杆、软气管组成,转动接口件通过软气管连通喷气嘴,转动接口件通过喷气嘴连接杆的两端与喷气嘴铰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根据在产蜂窝排气管尺寸及生产环境条件,提出的工艺参数适合大多数在产蜂窝管品种催化剂的干燥。
2.干燥全过程实现自动化,配套装置工艺参数调整灵敏,机械运行平稳,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蜂窝排气管涂覆层的干燥温度和风干时间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降低,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率。
4.机械自动化取代手工劳动,减少转运时间,节省人力及原材料,有效降低蜂窝排气管生产成本。
5.降低了操作者劳动强度,操控台与干燥作业点隔离,有效避免操作人员与有害物质的近距离接触,提高了安全防护等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汽油发动机三效催化蜂窝排气管涂覆层干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支架;2.横臂;3.喷气嘴旋转驱动电机;4.蜂窝排气管;5.喷气嘴;6.机械手;7.多工位回转工作台上;8.翻转机构;9.转动接口件;10.喷气嘴连接杆;11.软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汽油发动机三效催化蜂窝排气管涂覆层干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4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脱色装置
- 下一篇:舒柔羊毛绒内衣面料的染色后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