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泵送行程优化控制方法、系统和工程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8329.1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1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曾中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0 | 分类号: | F04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陈潇潇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送行 优化 控制 方法 系统 工程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泵送行程优化控制方法、系统和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送设备为高压混凝土输送设备,泵送单元在作业时往往出现液压油泄漏等情况,导致油缸作业行程发生改变,降低工作效率,甚至造成设备损坏。为此,需要对泵送单元进行补泄油优化控制,以提高设备作业性能。
现有的补泄油优化控制装置大都通过检测油缸活塞在换向时的行程位置来确定其在换向时的到位情况,并结合连通腔的连通类型来控制连通腔的补泄油状态,并在下一次行程位置的到位情况进行补泄油控制策略的修正,以实现行程优化控制。然而,此种控制方法对于补泄油强度(可体现在补泄油控制时间)的设定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泵送系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工况的适应性差。往往由于控制滞后而导致超调、失效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泵送行程优化控制方法、系统和工程机械,以实现对泵送行程的优化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泵送行程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泵送单元进行泵送的过程中,在油缸活塞换向时检测该油缸活塞的行程;根据所述油缸活塞在至少一个泵送周期的行程变化确定所述泵送单元的内泄强度;在所检测到的油缸活塞行程超出预定的行程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内泄强度确定在每个泵送周期中的补泄油强度;以及基于所述补泄油强度在所述每个泵送周期中对所述泵送单元进行以补泄油为手段的行程优化控制,以将补泄油效果分散到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每个泵送周期来消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泵送行程优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换向传感器,用于在泵送单元中的油缸活塞换向时输出换向信号;行程检测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换向信号时检测所述油缸活塞的行程;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油缸活塞在至少一个泵送周期的行程变化确定所述泵送单元的内泄强度;在所检测到的油缸活塞行程超出预定的行程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内泄强度确定在每个泵送周期中的补泄油强度;以及基于所述补泄油强度在所述每个泵送周期中对所述泵送单元进行以补泄油为手段的行程优化控制,以将补泄油效果分散到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每个泵送周期来消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系统的工程机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对泵送单元的内泄强度的学习,确定出在每个泵送周期中的补泄油强度,将补泄油效果分散到泵送单元的每个泵送周期来消耗。此外,根据学习出的内泄强度可以得出适当的补泄油强度,避免了过大或过小造成的超调、振荡、失控等现象,同时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在实现准确的优化控制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泵送行程优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行程检测装置检测油缸活塞的行程的示例实施方式;以及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泵送行程优化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向传感器 20行程检测装置 30控制装置
201第一接近开关 202第二接近开关 P油缸活塞 R感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泵送行程优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换向传感器10,用于在泵送单元中的油缸活塞换向时输出换向信号;行程检测装置2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换向信号时检测所述油缸活塞的行程;以及控制装置30,用于根据所述油缸活塞在至少一个泵送周期的行程变化确定所述泵送单元的内泄强度;在所检测到的油缸活塞行程超出预定的行程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内泄强度确定在每个泵送周期中的补泄油强度;以及基于所述补泄油强度在所述每个泵送周期中对所述泵送单元进行以补泄油为手段的行程优化控制,以将补泄油效果分散到所述泵送单元的所述每个泵送周期来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8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桌面板
- 下一篇:一种桌面可扩张的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