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设备保持和充电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6794.1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M·R·兰伯特;N·S·西塔斯基;S·L·魏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工程及制造北美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12;B60R1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秦振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设备 保持 充电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机动车辆中的无线充电。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的乘员室经常设有用于在车辆行驶期间存储物品的各种隔室。这些隔室中最公知的是手套箱。最近,控制台组件已被设置在车辆中,其中控制台组件包括盖,该盖一端铰接且升高以便允许进入限定在控制台组件内的存储区域。由于上述两个隔室,控制台盖或手套箱门允许放置在其中的任何物品隐藏而从车辆外部看不见。可替代地,在车辆内设置各种顶部开放箱柜或托盘以允许在其中放置物品,而不隐藏该物品。
机动车辆的乘员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依赖于移动设备。这些设备最常见地包括移动电话。移动电话在车辆正操作时或当该设备不使用时通常放置在开放箱柜或托盘内。将移动设备放置在这些托盘或箱柜中的一个不方便之处在于在车辆操作期间该设备经常到处移动,可能导致设备外壳的磨损和损坏,或更不希望地,导致设备的显示屏磨损和损坏。
另外,当今的移动设备很多具有相对大的显示屏,使得当某种行为发生(诸如呼入电话)时能够观察显示屏并且允许设备的所有者决定该如何响应该行为(诸如应答呼入电话)。不幸的是,在车辆操作期间移动设备的被允许的运动经常导致当行为发生时设备的显示屏不能正确地相对于设备所有者定向。
与移动设备相关的另外的限制在于它们依赖于电池供电。因而,在长时间行驶期间经常发生移动设备失去其电量或减少放电到一旦到达车辆乘员的目的地它必需马上再充电的点。显然,这对于乘员可能恰好在中间发生,且可能不会马上实现。
发明内容
因此,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且与移动设备一起使用的控制台组件。所述控制台组件包括具有由底壁、一对侧壁和一对端壁限定的存储区域的存储隔室。所述存储隔室具有允许进入所述存储区域的开口。所述存储隔室还具有可滑动顶壁,所述顶壁可操作以相对于开口在覆盖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滑动。当处于覆盖位置时,所述顶壁处于覆盖开口的位置,当处于缩回位置时,所述顶壁处于允许经由开口进入所述存储区域的位置。防滑表面被设置在顶壁上且被构造成其上接收移动设备。而且,无线充电单元设置在顶壁中且可与所述顶壁一起移动,所述无线充电单元位于所述防滑表面正下方,从而当移动设备被设置在所述防滑表面上时被充电且在充电的同时可与所述顶壁一起在覆盖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
在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台组件,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单元包括用于对移动设备以感应方式供电的主线圈,所述无线充电单元进一步包括耦连到所述主线圈的电源电路。
在进一步的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台组件,其中所述防滑表面是平坦的,且限定的面积小于所述顶壁的顶表面的全部面积。
在另外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台组件,其中所述防滑表面由限定所述顶壁的顶表面的另外部分的弯曲表面限定边界。
在又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台组件,其中所述弯曲表面包围所述防滑表面。
在再进一步的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台组件,其中所述防滑表面相对于所述弯曲表面的紧邻部分在高度上升高。
在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台组件,其中所述弯曲表面由与形成所述防滑表面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
在进一步的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台组件,所述控制台组件设有接收狭槽,所述接收狭槽由一对第二侧壁和大体上在第二侧壁之间延伸的第二顶壁限定,所述存储隔室的顶壁当处于缩回位置时限定所述接收狭槽的底壁,所述存储隔室的顶壁的防滑表面与所述第二顶壁间隔开以便限定接收空间,从而在所述顶壁在关闭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时,移动设备可被保持在所述防滑表面上。
在再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台组件,其中所述接收空间具有至少0.5英寸的高度。
在又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台组件,其中所述防滑表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在进一步的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台组件,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单元在支撑表面上限定充电点。
在再进一步的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台组件,其中所述充电点偏离所述顶壁的中心。
在另外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台组件,其中所述充电点偏离所述防滑表面的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工程及制造北美公司,未经丰田自动车工程及制造北美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67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