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产生防眩目远光束的前照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5029.8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4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罗珍昊;孙永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SLLighting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41/20 | 分类号: | F21S41/20;F21V5/04;F21W102/13;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产生 眩目 光束 前照灯 | ||
一种用于车辆的产生防眩目远光束的前照灯,可以包括光源、聚光透镜、波束图形转换透镜以及光学折射透镜,其中,光源包括可以成直线布置的多个芯片,并且每个芯片可以单独开启或关断,聚光透镜布置在光源的前面并且配置成通过使从光源发射的光聚光来提高光的效率,波束图形转换透镜布置在聚光透镜的前面并且配置成增加光源的波束图形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光学折射透镜布置在波束图形转换透镜的前面,光学折射透镜通过将光成像到屏幕而将已通过波束图形转换透镜的光投射到道路上。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7月2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087161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总体上,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产生防眩目远光束的前照灯,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产生防眩目远光束的前照灯,其中,可以通过使用复合透镜光学系统提高波束图形的清晰度,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波束图形的高度来提高向上视野。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中设置的前照灯旨在为驾驶员提供前方视野,并且设计成可以选择性地产生近光束和远光束。
当在前面有迎面驶来的车辆时,近光束用于避免妨碍迎面驶来的车辆的驾驶员的视野。当在前面没有车辆时,远光束用于获得更清楚的前方视野。
然而,当驾驶员在驾驶期间重复交替使用近光束和远光束时,难以安全地驾驶车辆。为了克服该问题,开发了防眩目远光束(GFHB)技术,其可以持续产生不眩目的远光束而不使迎面驶来的车辆的驾驶员分心。
参考图1,在现有技术中,产生防眩目远光束的前照灯在光源1和灯盖2之间设置有旋转式挡板3,并且通过调节旋转式挡板3的角度来产生L形波束图形。导致来自左前照灯4的波束图形5和来自右前照灯6的波束图形7重叠,使得来自光源1的光照射到远离迎面驶来的车辆8的左区域和右区域。
具体而言,调节旋转式挡板3的角度使得左前照灯4的波束图形5照射到迎面驶来的车辆8的左区域,右前照灯6的波束图形7照射在迎面驶来的车辆8的右区域上,从而来自光源1的光不朝向迎面驶来的车辆8照射。
然而,使用旋转式挡板3产生防眩目远光束的前照灯使用昂贵组件,比如电机,增加价格并产生噪声。具体地,由于降低了波束图形5和7的清晰度,并且波束图形5和7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较小,所以驾驶员难以获得前方视野,这是有问题的。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产生防眩目远光束的前照灯,其中,可以使用复合透镜光学系统来产生防眩目远光束以便降低成本并减少噪声,特别地,提高波束图形的清晰度并且通过增加波束图形的高度来提高向上视野。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产生防眩目远光束的前照灯。前照灯可以包括光源、聚光透镜、波束图形转换透镜以及光学折射透镜,其中,光源包括成直线布置的多个芯片,并且每个芯片可以单独开启或关断,聚光透镜布置在光源的前面,聚光透镜通过使从光源发射的光聚光来提高光的效率,波束图形转换透镜布置在聚光透镜的前面,波束图形转换透镜增加光源的波束图形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光学折射透镜布置在波束图形转换透镜的前面,光学折射透镜通过将光成像到屏幕而将已通过波束图形转换透镜的光投射到道路上。
光源可以包括在水平方向上成直线布置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
聚光透镜可以包括出射表面可以具有正曲率的凸透镜。
聚光透镜的出射表面的折射率可以大于光学折射透镜的出射表面的折射率,以便增加聚光效率,从而提高照射到道路上的波束图形的清晰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SLLighting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SLLighting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5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