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酰胺制备胺类化合物中间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8133.4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3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竺叶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竺叶洪 |
主分类号: | C07B43/04 | 分类号: | C07B43/04;C07C209/50;C07C211/27;C07C211/29;C07C211/52;C07C213/02;C07C217/58;C07C211/07;C07D333/20;B01J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6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化合物 中间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中间体领域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有机硼酸/四正丁基氟化铵(TABF)的催化体系来选择性还原酰胺来制备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胺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农药化工等领域,取代的胺以及胺的其它衍生物对于合成诸多药物和农用化学品至关重要。胺作为一类非常有效的药物官能团,存在于大多数药物结构之中。上世纪的两类重要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及磺胺类药物都以环化或磺化的胺基作为核心药效基团。另外,据统计仅2010年销售额前20的药物中就有5个是胺的衍生物。因此,开发新颖、高效的胺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对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
常规的合成途径大多涉及还原腈基、硝基、叠氮化合物,以及在氨的存在下还原羧酸和有机卤化物与氨类似物的烷基化反应,其往往采用碱金属氢化物和硼氢化物作为还原性试剂,从而带来空气、湿度的敏感性强、官能团的耐受性低和纯化步骤冗长等诸多缺陷。此外,酰胺的还原也是合成胺基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其常常用于伯胺的单烷基化,一般将酰胺还原到胺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氢化锂铝(LAH)在加热回流下进行,但其条件苛刻、易造成芳环的脱卤等。
目前,采用酰胺底物经安全、温和地选择性还原来制备胺类化合物已逐渐成为传统还原途径的替代方案。现有技术中有关选择性还原制备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已有诸多相关报道,例如:
Zhou Shaolin等(“A Convenient and General Iron-Catalyzed Reduction of Amides to Amines”,Angew.Chem.Int.Ed.,2009,48,9507-9510)公开了一种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以二级、三级碳酰胺为原料、在Fe3(CO)12(2-10mol%)/PMHS的催化体系作用下还原得到相应的胺化合物,表现出官能团耐受性强且收率不俗的效果,但却不适用于伯碳酰胺类底物,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Yusuke Sunada等(“Hydrosilane Reduction of Tertiary Carboxamides by Iron Carbonyl Catalysts”,Angew.Chem.Int.Ed.,2009,48,9511-9514)公开了一种叔胺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以Fe(CO)5或Fe3(CO)12为催化剂、TMDS或PMHS为还原剂,催化还原三级碳酰胺制备得到三级胺,并且光辐射辅助条件下可使还原反应于室温下进行。但该方法同样因底物范围受限而难于应用。
Jonathan T.Reeves等(“A Practical Procedure for Reduction of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Amides to Amines”,Adv.Synth.Catal.,2013,355,47-52)公开了一种还原酰胺制备胺的方法,其采用Ru3(CO)12作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TMDS为还原剂,使得酰胺选择性还原制备得到胺。该反应同时适用于伯、仲、叔三种碳酰胺,反应条件温和、官能团耐受度高,但由于采用了稀有、昂贵的金属催化剂而使其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且伯胺收率也并不十分理想。
Shoubhik Das等(“Two Iron Catalysts are Better than One:A General and Convenient Reduction of Aromatic and Aliphatic Primary Amides”,An gew.Chem.Int.Ed.,2012,51,1662-1666)公开了一种铁催化制备伯胺的方法,其技术方案为:采用[Et3NH][HFe3(CO)11](2-5mol%)/Fe(OAc)2(10mol%)的共催化体,以甲苯为溶剂、(EtO)2MeSiH为还原剂,选择性还原酰胺而制备得到伯胺类化合物,其中芳香族和脂肪族酰胺底物均可适用,但反应同时需要两种金属催化剂,成本偏高,且反应收率有待提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缺陷,本发明旨在寻找一条无需金属催化剂的、收率高且适于各级碳酰胺底物的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满足医药中间体的制备和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竺叶洪,未经竺叶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81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