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步法多相体系制备5-溴甲基糠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7546.0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1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杨仁党;华飞果;黄泽健;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46 | 分类号: | C07D307/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燕玲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步法 多相 体系 制备 甲基 糠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原料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步法多相体系制备5-溴甲基糠醛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新兴科技与工业的飞速发展,我们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化石能源中,以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为首的大规模使用促使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然而随着石油等化石资源的不断使用,其储量的日益枯竭,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将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继续前进的绊脚石。
以绿色植物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资源之一。绿色植物组成离不开纤维素、木素及半纤维素,而其中以纤维素的利用价值最高。纤维素是由各种低聚糖聚合而成,人类目前科技水平尚不能直接高效地利用纤维素,而其水解的低聚糖则是人类赖以发展的资源,在工业生产、化学药品、食品等方面应用甚广。研究糖类化合物原料水解产物及由其水解产物转化而来的一系列化合物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人们需要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以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溴甲基糠醛(5-BMF)作为一种新的化工原料,能合成许多有用的化合物和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包括医学、树脂类塑料、柴油燃料添加物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步法多相体系制备5-溴甲基糠醛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来源丰富的糖类化合物原料以制备5-溴甲基糠醛,且工艺简单,产物易纯化。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一步法多相体系制备5-溴甲基糠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糖类化合物原料、混酸和有机溶剂加入反应器,在25~55℃的反应温度条件下反应10~40h,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溶液进行萃取分离,纯化,得到5-溴甲基糠醛。
所述糖类化合物原料为单糖、二糖或生物质原料。
所述单糖优选为葡萄糖、果糖;所述二糖优选为蔗糖;所述生物质原料优选为木材粉末、非木材植物碎料或漂白纸浆。
当所述的糖类化合物原料为单糖或二糖时,糖类化合物原料与有机溶剂的用量的摩尔比例为1:(10~30);当所述糖类化合物原料为生物质原料时,糖类化合物原料与有机溶剂的用量的摩尔比例为1:(8~24);
所述的糖类化合物原料中,生物质原料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原料中单糖的含量,基于所测单糖的总摩尔量作为生物质原料的摩尔量。
所述混酸为浓硫酸/氢溴酸混酸、浓磷酸/氢溴酸混酸或冰乙酸/氢溴酸混酸;其中,浓硫酸/氢溴酸混酸中浓硫酸与氢溴酸的体积比为1:(2~4),浓磷酸/氢溴酸混酸中浓磷酸与氢溴酸的体积比为1:(2~4),冰乙酸/氢溴酸混酸中冰乙酸与氢溴酸的体积比为1:(2~4)。
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
所述的混酸与有机溶剂的用量体积比为1:(1~3)。
所述萃取分离的具体步骤为:先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再用水萃取有机相3次,洗去其中残余的水相及杂质;最后加入无水硫酸钠,置于通风橱中干燥3小时;其中,所述无水硫酸钠的用量为每毫升有机溶剂加入0.15~0.25g无水硫酸钠。
所述纯化采用柱层析分离过滤法;优选为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分离法。
采用硅胶板/毛细管点板法(TLC)、H-NMR核磁共振谱仪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所得产物进行定性表征。
本发明的原理:
在酸作催化剂的液相反应体系中,多糖及生物质原料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单糖,单糖能够发生C=O键的断裂从而发生脱水反应,当有氢溴酸存在时,单糖就会转化生成性质比5-羟甲基糠醛(5-HMF)更活泼的5-溴甲基糠醛(5-BMF)。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原料来源丰富,反应在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整个过程一步完成,操作简单,产物唯一并且便于分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75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