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组腺病毒及其制备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45529.7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1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马仕坤;赵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仕坤 |
主分类号: | C12N15/861 | 分类号: | C12N15/861;C12N7/01;A61K39/235;A61K35/76;A61P3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海洋 |
地址: | 10000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组 病毒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重组腺病毒,特别涉及共同表达IL-10与过敏原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过敏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食物药物过敏等是困扰人们生活工作的常见健康问题,过敏性休克更是威胁生命的杀手。世界过敏组织(WAO)在世界首个过敏性疾病日公布了对30个国家进行的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这些国家的总人口中,22%患有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湿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约1亿5千万人患有哮喘,其中50%以上的成人及至少80%的儿童患者由过敏因素诱发,每年有18万余人死于哮喘。我国目前尚缺乏全国性的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但从各地区已报道的情况看,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食物过敏等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是明显上升的,过敏性疾病正在成为新世纪的流行病。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特应质个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的无害抗原发生了反应,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荨麻疹,以及表现为多个系统受累的严重过敏反应等。引起特异性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尘螨、霉菌、花粉、食物、动物皮屑或分泌物、昆虫、橡胶等是较为常见的过敏原来源,其中引起过敏反应的成分,多数为蛋白质。
目前对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除了被动地避免接触过敏原,尚缺乏非常有效的主动干预措施。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及糖皮质激素等在治疗上均只能暂时抑制炎症介质及炎症细胞以控制过敏症状。针对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简称SIT)是目前唯一针对病因的长期有效的治疗手段。自1911年Noon等首次发表利用花粉过敏原提取液皮下注射进行脱敏治疗的研究,迄今SIT已有100余年历史。常规SIT方案为:在3-5年的治疗周期内,每周2次,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向机体注射过敏原,达到治疗剂量后,维持该剂量持续治疗,直至达到理想效果;SIT目的是要逐步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异过敏原的耐受,其核心步骤是诱导外周T细胞耐受的状态,而外周T细胞耐受的建立以过敏原特异的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产生为特征。
尽管目前SIT是唯一的针对过敏性疾病病因的治疗方法,但却存在如下不足:1)疗程长:通常在开始治疗后半年到1年左右时间开始起效,而总疗程需要3-5年,才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2)每周一到两次的注射,总共需要注射上百次;3)存在一定风险:治疗过程中可能会诱发严重反应;4)给药不便:传统的SIT为皮下注射,每次均需到医疗机构进行注射;5)目前用于SIT的过敏原主要来自于天然提取物,这些提取物由多种致敏和不致敏的化合物共同组成,成分复杂,难以标准化,且提取过程有引入新的致敏物质的风险。以舌下含服替代皮下注射的免疫治疗方法,给药方便,安全性及依从性较好,但其临床效果存在很大争议,2005年伯明翰大学医院Wilson等人总结分析了已发表的64个采用舌下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的结果,发现其有效性只有皮下注射的一半左右,而且疗程和给药频率与皮下注射相比并未减少。
近来,一种显著减少给药次数的短疗程方法受到关注,那就是淋巴结内直接注射过敏原。该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项165名过敏原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也表明,两月内进行三次腹股沟淋巴结内过敏原注射,在减轻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与三年的标准SIT相当;然而对超声定位仪器、相关专业人员的依赖以及穿刺本身的风险性,使其仍然不能成为理想的免疫治疗手段。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重组腺病毒:将IL-10基因与过敏原基因共同包装到腺病毒载体,形成具有感染活力但不致病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以该重组腺病毒为主要成分的口服过敏原疫苗通过一次给药,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蛋白质过敏原所致的过敏。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重组腺病毒,其将IL-10基因与过敏原基因共同包装到腺病毒载体,形成具有感染活力但不致病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
本发明的重组腺病毒中的过敏原基因为具有致敏活性的蛋白质过敏原基因,且所述过敏原在宿主细胞中作为重组蛋白质表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仕坤,未经马仕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5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药物
- 下一篇:空间复合成像方法、装置及超声成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