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空气采样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5380.2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8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杨;雷林;刘仲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空气 采样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性能参数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空气采样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室内空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心程度日渐上升。而汽车内有害气体超标比房屋室内有害气体超标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更大,长时间会造成头痛、眩晕、恶心等,严重者可能导致贫血甚至致癌,车内空气污染还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无法集中,影响驾车安全,造成交通事故。车内污染源主要来源于车体自身,如车内的座椅、座套、地板等,其次是来源于车内装饰,第三是车内空间狭小且相对封闭,无论是由于行驶中发动机会产生热量或是外界气温升高等变化,都会让车内存留的有毒污染物活跃起来。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电动汽车通常采用开式风冷热管理系统,即进风口位于后排座椅下方并处于开放状态使电池与乘员舱相通,电池工作时温度升高,电池本身及电池箱体内塑料件会产生部分有机物污染气体,这些气体自进风口释放到乘员舱内对车内空气质量造成污染,为了对电动汽车的性能进行评估,需要对电动汽车车内空气进行采样并对空气样品进行检测。但现有的汽车车内空气评价仅针对燃油汽车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进行检测,没有考虑到电动汽车中的电池工作后对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产生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合理可靠地采集电动汽车车内空气的采样方法及系统,以方便对电动汽车车内空气进行检测。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空气采样方法,其包括:在密闭空间中打开静止状态的受检车辆的门窗,静置放置设定时间;关闭受检车辆的门窗,对受检车辆的电源放电,同时在受检车辆内选择采样点;保持受检车辆的门窗封闭并在所述采样点采集受检车辆内空气样品。
优选地,受检车辆的静置放置时间大于6h。
优选地,受检车辆的电源放电时间为0.5h~1h。
优选地,保持受检车辆的电源放电的电流恒定。
优选地,如果受检车辆电源的电池散热风扇在放电过程中启动,则打开受检车辆的门窗至电池散热风扇停止工作30s~60s后再关闭。
优选地,采集的空气样品总体积不大于受检车辆的车内总容积的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空气采样系统,其包括用于放置受检车辆的采样环境舱、用于对受检车辆的电源放电的充放电柜、采样导管、填充柱采样管和恒流气体采样器;所述采样导管的一端位于受检车辆内的采样点,另一端与所述填充柱采样管相连,所述填充柱采样管与所述恒流气体采样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采样导管为不锈钢管或聚四氟乙烯管或硅橡胶管。
优选地,所述填充柱采样管包括采集挥发性有机组分及醛酮组分的填充柱采样管。
更优选地,所述采集挥发性有机组分的填充柱采样管的采样流量为100ml/min~200ml/min,采样时间为20min~40min;所述采集醛酮组分的填充柱采样管的采样流量为100ml/min~500ml/min,采样时间为20min~40min。
本发明提出的电动汽车车内空气采样方法和系统,通过对受检车辆的电源放电使得电源温度升高,在电源挥发出有机物污染气体后对气体进行采集,从而电动汽车车内空气的评价更具可靠性和完整性,有利于更合理地对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动汽车车内空气采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采样环境舱-1,充放电柜-2,采样导管-3,填充柱采样管-4,恒流气体采样器-5,受检车辆-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的电动汽车车内空气采样方法的流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5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制轮胎模具磨损的修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涂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