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转窑筒体内衬筑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2855.2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7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银;陈雯;唐鑫;段清泉;李吉利;严小虎;张立刚;王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28 | 分类号: | F27B7/2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周长清 |
地址: | 41001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体内 衬筑炉 方法 | ||
1.一种回转窑筒体内衬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1)沿回转窑筒体的直径方向画一个以上的圆圈,将回转窑筒体分为若干段;再沿回转窑的轴线方向在回转窑筒体上画若干条平行直线,将上述各段回转窑筒体分为若干条;
(2)将耐火浇注块与耐火隔热块进行组合,形成耐火组合块;
(3)沿回转窑筒体轴线方向画好的直线,将耐火组合块焊接在回转窑筒体上,并在本段回转窑筒体内安装一列耐火组合块;
(4)重复上述步骤(3),安装好若干列的耐火组合块;安装了耐火组合块的筒体圆弧长度为回转窑筒体整体周长的1/5~1/3;
(5)在安装了耐火组合块的筒体条缝中焊接锚固件;
(6)在焊接了锚固件的筒体条缝中安装耐火隔热板;
(7)在安装了耐火隔热板的条缝中填满调制好的耐火浇注料,并将耐火浇注料振实;
(8)待各条缝中耐火浇注料干燥、固化后,即完成该区域回转窑筒体内衬耐火材料的筑炉施工;
(9)转动回转窑1/5~1/3圈,且最大不得大于1/3圈,重复上述步骤(3)~(8),进行下一区域的筑炉施工;
(10)重复上述步骤(9),完成本段回转窑筒体的筑炉施工;
(11)从回转窑出料端开始,依次在各段重复上述步骤(3)~(10),直至完成整个回转窑筒体内衬的筑炉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体内衬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列的耐火组合块紧密安装,相邻耐火组合块的砖缝要求≤3mm;相邻两列耐火组合块之间的距离为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体内衬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列组合块之间的条缝内焊接锚固件,将锚固件牢固固定在筒体上;锚固件之间的方向错位60°~120°,锚固件之间的距离为150mm~300mm,锚固件与耐火组合块之间的距离为100mm~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体内衬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隔热板的厚度为40mm~80mm,长度和宽度为100mm~300mm;砌筑时要求相邻耐火隔热板之间、耐火隔热板与耐火组合块之间、耐火隔热板与锚固件之间的间隙≤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体内衬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筑炉过程中回转窑筒体的每次转动量不得大于筒体周长的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体内衬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浇注料的上表面与耐火组合块的上表面的为同一圆弧面,同一条缝内的耐火浇注料通过一次施工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体内衬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筑炉施工前制造102%~105%施工用量的耐火组合块,所述耐火组合块由耐火浇注块和耐火隔热块组成,耐火浇注块的厚度为120mm~240mm,耐火浇注块两侧制作半径为10~25mm的凹槽,耐火隔热块的厚度为30mm~80mm;所述耐火浇注块预制时内部添加耐热钢骨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体内衬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件采用Φ6mm~Φ12mm圆钢制作,圆钢材质为1Cr18Ni9Ti或Cr25Ni20,锚固件的高度为2/3筒体内衬厚度±20m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窑筒体内衬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隔热板上表面涂刷防水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回转窑筒体内衬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隔热板的材质要求为:耐火度≥1000℃、抗折强度≥0.5MPa、常温导热系数≤0.1W/(m·K)、密度<800Kg/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28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体外预应力筋张拉力精确测试方法
- 下一篇:调度请求资源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