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逐层交替掺杂低漏电流BiFeO3 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2582.1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1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谈国强;董国华;罗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49/00 | 分类号: | C01G4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替 掺杂 漏电 bifeo sub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逐层交替掺杂低漏电流BiFeO3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BiFeO3为代表的多铁性化合物体系,已形成一个世界范围的单相多铁性磁电材料的研究热潮。它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有序和反铁磁有序,由于具有较高的铁电相变温度(TC=1103K)和磁相变温度(TN=643K),因此BiFeO3成为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集成光学和微电子机械系统等领域的重要功能材料。
BiFeO3薄膜最大的问题就是低电阻率,无法在室温下测量其铁电性质。一方面,传统的慢速退火工艺制备BiFeO3时,氧空位在高温退火下达到动态平衡,当退火过程结束,部分氧空位滞留其中,形成氧空位的聚集,引起氧剂量的偏移,这种偏移使得铁价态发生波动(Fe3+转化为Fe2+)。铁价态的波动导致大的漏导,从而使BiFeO3漏电流较大,由于大的漏导使其铁电性无法正确测量而获得饱和极化。另一方面,BiFeO3本身具有的低介电常数和低电阻率等性质致使很难观测到电滞回线,上述这些特点都大大地限制了BiFeO3薄膜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逐层交替掺杂低漏电流BiFeO3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设备要求简单,实验条件容易达到,制备的BiFeO3薄膜均匀性较好,掺杂量容易控制,BiFeO3薄膜的绝缘性得到增强,同时漏导减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逐层交替掺杂低漏电流BiFeO3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Bi(NO3)3·5H2O、Fe(NO3)3·9H2O以及Tb(NO3)3·6H2O按(0.91-0.97):1:(0.08-0.14)的摩尔比溶于乙二醇甲醚和醋酸酐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前驱液A;将Bi(NO3)3·5H2O、Fe(NO3)3·9H2O和Sm(NO3)3·6H2O按(0.90-0.97):1:(0.08-0.15)的摩尔比溶于乙二醇甲醚和醋酸酐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前驱液B;其中,前驱液A和前驱液B中总的金属离子浓度均为0.1~0.5mol/L;
2)将前驱液A旋涂在FTO/glass基片上,然后于180~260℃烘烤得干膜,再在550℃下退火8~10min,即得Tb掺杂的晶态BiFeO3薄膜;
3)将Tb掺杂的晶态BiFeO3薄膜冷却,在冷却后Tb掺杂的晶态BiFeO3薄膜上旋涂前驱液B,然后于180~260℃烘烤得干膜,再在550℃下退火8~10min,即在Tb掺杂的晶态BiFeO3薄膜上制备出Sm掺杂的晶态BiFeO3薄膜;
4)在Sm掺杂的晶态BiFeO3薄膜上交替制备Tb掺杂的晶态BiFeO3薄膜和Sm掺杂的晶态BiFeO3薄膜,得到逐层交替掺杂低漏电流BiFeO3薄膜。
所述的步骤1)混合液中乙二醇甲醚和醋酸酐的体积比为(1:1)~(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2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制备BiFeO<sub>3</sub>薄膜的方法
- 在SrTiO<sub>3</sub>衬底上调控多铁铁酸铋外延薄膜带隙的方法
- 一种梯度铁电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 BiFeO<sub>3</sub>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BiFeO<sub>3</sub>钠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制备纯相BiFeO<sub>3</sub>陶瓷的湿化学方法
- 一种Tb、Mn 和Cu 三元共掺杂的低漏电流BiFeO<sub>3</sub> 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B位Mn和Ni共掺杂高剩余极化强度的BiFeO<sub>3</sub> 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Tb和Mn共掺杂高剩余极化强度的BiFeO<sub>3</sub> 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BiFeO<base:S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