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95163.7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1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春波;李阳;宋凯;魏国;逯仁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继 桌面 负载 无线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属于电能无线传输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传感器、智能终端等应用日趋成熟,室内用电器的数量及密集程度也与日俱增。室内用电器供电布线及接电问题也日趋突出。同时,错综复杂的供电布线也很容易带来因电线老化等原因所造成的火灾,触电等危险。
现有的无线供电装置大多针对单一负载或固定区域内的负载进行供电,使得用电器的数量及使用范围受到制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室内众多小型用电器同时用电困难,布线不便等问题,提供了一种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
本发明所述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它包括能量驱动器、谐振发射电路、主中继电路和多个接收中继电路;主中继电路和多个接收中继电路位于同一平面内;
能量驱动器连接市电,能量驱动器将市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并通过谐振发射电路输出高频交变磁场能量,
主中继电路接收到来自谐振发射电路的高频交变磁场能量,继续向外传递该能量,该能量被能量传输范围内的接收中继电路接收,并由接收中继电路给负载供电。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解决了室内用电器密集无法接电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繁琐的布线及电线老化所带来的火灾隐患,实现了不同平面的能量传递的功能,并通过通信模块智能调节源端输出功率,在负载少或无负载时能够尽量的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能量驱动器的原理框图;
图3是谐振发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主中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接收中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它包括能量驱动器1、谐振发射电路2、主中继电路3和多个接收中继电路4;主中继电路3和多个接收中继电路4位于同一平面内;
能量驱动器1连接市电,能量驱动器1将市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并通过谐振发射电路2输出高频交变磁场能量,
主中继电路3接收到来自谐振发射电路2的高频交变磁场能量,继续向外传递该能量,该能量被能量传输范围内的接收中继电路4接收,并由接收中继电路4给负载5供电。
谐振发射电路2、主中继电路3和接收中继电路4的谐振频率一致。
谐振频率范围为10kHz~10MHz。
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能量驱动器1包括可控整流电路1-1、驱动电路1-2、逆变电路1-3和通信控制电路1-4,
可控整流电路1-1的电源供电端连接市电,可控整流电路1-1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1-2的输入端相连,驱动电路1-2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1-3的输入端相连,逆变电路1-3的输出端连接谐振发射电路2的输入端;
通信控制电路1-4获取工作中的接收中继电路4数量,并控制可控整流电路1-1调整整流输出功率。
可控整流电路1-1以市电为供电电源,并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通过驱动电路1-2,逆变电路1-3将可控整流电路1-1转换的直流电转化为高频交流电,并通过谐振发射电路2,将高频电流转换为高频交变磁场,并将高频交变磁场能量传输给主中继电路3。
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谐振发射电路2包括初始谐振发射线圈2-1、一号电容矩阵2-2、增强谐振发射线圈2-3和二号电容矩阵2-4,
初始谐振发射线圈2-1通过一号电容矩阵2-2与能量驱动器1进行串联连接;
增强谐振发射线圈2-3和二号电容矩阵2-4串联连接。
能量驱动器1中的逆变电路1-3将可控整流电路1-1转换的直流电经驱动电路1-2转变为高频交流电,该高频交流电经谐振发射线圈2-1和一号电容矩阵2-2产生谐振,将高频交流电转变为高频交变磁场能量。该磁场能量又在增强谐振发射线圈2-3和二号电容矩阵2-4上产生放大的高频交变电流,并产生增强的高频交变磁场。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三作进一步说明,初始谐振发射线圈2-1与增强谐振发射线圈2-3位于同一平面,且初始谐振发射线圈2-1在增强谐振发射线圈2-3的内部。
初始谐振发射线圈2-1与增强谐振发射线圈2-3不仅仅局限于圆形一种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5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