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95163.7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1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春波;李阳;宋凯;魏国;逯仁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继 桌面 负载 无线 供电系统 | ||
1.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能量驱动器(1)、谐振发射电路(2)、主中继电路(3)和多个接收中继电路(4);主中继电路(3)和多个接收中继电路(4)位于同一平面内;
能量驱动器(1)连接市电,能量驱动器(1)将市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并通过谐振发射电路(2)输出高频交变磁场能量,
主中继电路(3)接收到来自谐振发射电路(2)的高频交变磁场能量,继续向外传递该能量,该能量被能量传输范围内的接收中继电路(4)接收,并由接收中继电路(4)给负载(5)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能量驱动器(1)包括可控整流电路(1-1)、驱动电路(1-2)、逆变电路(1-3)和通信控制电路(1-4),
可控整流电路(1-1)的电源供电端连接市电,可控整流电路(1-1)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1-2)的输入端相连,驱动电路(1-2)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1-3)的输入端相连,逆变电路(1-3)的输出端连接谐振发射电路(2)的输入端;
通信控制电路(1-4)获取工作中的接收中继电路(4)数量,并控制可控整流电路(1-1)调整整流输出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谐振发射电路(2)包括初始谐振发射线圈(2-1)、一号电容矩阵(2-2)、增强谐振发射线圈(2-3)和二号电容矩阵(2-4),
初始谐振发射线圈(2-1)通过一号电容矩阵(2-2)与能量驱动器(1)进行串联连接;
增强谐振发射线圈(2-3)和二号电容矩阵(2-4)串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初始谐振发射线圈(2-1)与增强谐振发射线圈(2-3)位于同一平面,且初始谐振发射线圈(2-1)在增强谐振发射线圈(2-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增强谐振发射线圈(2-3)位于初始谐振发射线圈(2-1)上方,且平行对心,并且增强谐振发射线圈(2-3)与初始谐振发射线圈(2-1)的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谐振发射电路(2)与主中继电路(3)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1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主中继电路(3)包括主中继接收线圈(3-1)和三号电容矩阵(3-2),主中继接收线圈(3-1)和三号电容矩阵(3-2)串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接收中继电路(4)均包括接收中继线圈(4-1)、四号电容矩阵(4-2)、接收整流电路(4-3)、无线通信电路(4-4)和接收中继板(4-5);
接收中继线圈(4-1)位于接收中继板(4-5)的中心;
接收中继线圈(4-1)和四号电容矩阵(4-2)串联连接;
接收整流电路(4-3)的两个输入端并联在四号电容矩阵(4-2)的两端,接收整流电路(4-3)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电路(4-4)的输入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谐振发射电路(2)、主中继电路(3)和接收中继电路(4)的谐振频率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谐振频率范围为10kHz~10M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51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