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控诱导苋菜红分子靶向电化学传感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83229.0 申请日: 2013-10-15
公开(公告)号: CN103645236A 公开(公告)日: 2014-03-19
发明(设计)人: 周学敏;姜慧君;王溪;韩青;薛诚;杨载月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48 分类号: G01N27/48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徐冬涛;吕鹏涛
地址: 211166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诱导 苋菜 分子 靶向 电化学 传感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控诱导苋菜红分子靶向电化学传感膜(MIES)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大类。天然色素一般比较安全,但因价格高,且在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容易褪色和变色,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合成色素主要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从煤焦油中制取或以苯、甲苯、萘等芳香烃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的有机色素。合成色素性质稳定,着色力强,可任意调色,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因此被广泛使用。科学研究表明,苋菜红蓄积危害健康,是致癌和诱变剂,可引起动物肿瘤、先天缺陷、死胎、不育和早期胚胎死亡等,必须严格管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对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均进行了严格的毒性试验,因此建立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中最常见的有苋菜红、柠檬黄、胭脂红、日落黄、亮蓝等。 

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因其设计简单、灵敏度高、价格低廉、可实现实时检测、可满足临床诊断、环境分析、食品分析和产品检测需要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分子印记属于超分子化学中主客体化学范畴,是源于高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等学科的一门综合学科。分子印记技术是制备具有特异选择性或专一选择性聚合物的技术。其最显著的三大特点为: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适用性。 

目前用电化学传感器方法检测饮料中苋菜红含量有报道,Wang Peng等人利用碳纳米管制备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食品中苋菜红含量。电聚合分子印记传感器敏感膜具有一定报道,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苋菜红分子印记敏感膜未见报道,在磁性诱导下制备苋菜红分子印记敏感膜传感器未见报道。 

食品的成分复杂、所含的食品添加剂种类的多样性和未知性等问题,对其含有苋菜红的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苋菜红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法等。结合分子印记技术的优良选择性进行样品前处理可实现痕量目标物的快速富 集。曾有报道以分子印记技术结合传统分析方法检测复杂样品中的苋菜红,虽然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仍然面临样品处理复杂、耗时的缺点。电化学传感器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可以实现实时检测。传统的电化学检测多数局限于本身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待测物,与分子印记相结合的电化学传感器有望突破传统的局限,可通过待测目标物与特异性孔穴结合阻塞探针分子的通路产生电化学响应。但电聚合到电极上的分子印记层多为不导电或弱导电物质,大大影响了传感器的灵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控诱导苋菜红分子靶向电化学传感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次结合磁性诱导、电化学传感器、分子印记技术的优点构筑磁控诱导苋菜红分子靶向电化学传感膜。实现对食品中添加色素苋菜红的快速检测,有利于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为,推动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磁控诱导苋菜红分子靶向电化学传感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电极预处理:将磁性玻碳电极抛光后清洗; 

b)分子印记自组装溶液配制:配制含有Fe3O4@RGO、硫酸和苋菜红的NaAc-HAc缓冲溶液,将其用氮气除氧后密封,于20℃~30℃避光环境中放置搅拌2h~10h,加入苯胺类交联剂,密封,继续搅拌1h~5h,得到分子印记自组装溶液;其中,Fe3O4@RGO与苋菜红的质量浓度比为1:30~30:1; 

c)电聚合反应:将步骤b)得到的分子印记自组装溶液避光通氮气5~20min后,插入步骤a)得到的磁性玻碳电极,于+0.2V~2.0V电位下,采用计时电流法进行电聚合,取出电极,淋洗、吹干; 

d)洗脱模板分子:将步骤c)得到的电极浸入H2SO4溶液中,在-0.8V~+0.8V电位下进行洗脱处理1min~10min。 

在步骤a)中,玻碳电极内部含有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包括汝铁硼、铁氧体,钐钴铝镍钴。 

步骤a)中,玻碳电极抛光后可先依次用乙醇和水超声清洗,然后用双蒸水淋洗并用氮气吹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未经南京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3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