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叔亮氨酸的一种生物催化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59718.2 申请日: 2013-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4513839B 公开(公告)日: 2017-12-26
发明(设计)人: 刘卫东;朱敦明;吴洽庆;陈曦;冯进辉;马延和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P13/06 分类号: C12P1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00308 ***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亮氨酸 一种 生物 催化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领域,涉及一种生物催化剂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脱氢酶变体,利用该生物催化剂以α-酮酸为底物还原氨化合成光学纯D-叔亮氨酸。

背景技术

氨基酸是指既含有氨基的羧酸的有机化合物,不同氨基酸的之间区别在于它们侧链R基团的不同,自然界中到目前为止共发现有300多种氨基酸,根据是否是构成天然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氨基酸可分为天然氨基酸和非天然氨基酸,非天然氨基酸是指人工合成的各种氨基酸。除甘氨酸外,氨基酸都有不对称碳原子,呈旋光性,根据空间排列位置不同,可以分为D-氨基酸和L-氨基酸两种,不同旋光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发挥着不同的生理作用。叔亮氨酸是一类非天然氨基酸,其侧链为大位阻疏水性叔丁基,而且在空间上很接近氨基和羧基,含有叔亮氨酸的肽键很难被降解,因而增加了相关化合物酶解稳定性,由于大位阻能很好的控制分子构象,这些特征使得叔亮氨酸成为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和不对称合成的手性诱导模板及催化剂【Bommarius,A.S.,et.al(1995).Tetrahedron:Asymmetry6(12):2851-2888】。

合成光学纯氨基酸的方法主要有:外消旋体拆分法、化学合成法及生物法的化学和生物合成法。近年来生物法,尤其是酶法转化以其无污染、成本低、产物光学纯度高的特点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叔亮氨酸酶法合成方面,L-叔亮氨酸的合成主要是通过氨基酰化酶拆分【连续化酶法生产L-叔亮氨酸,专利号:201010622182】,以及L-亮氨酸脱氢酶还原氨化进行【Hummel,W.,et.al(2003).Org Lett5(20):3649-3650;Menzel,A.,et.al(2004).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4(6):573-576】。而且已应用于生产【一种制备L-叔亮氨酸的方法,专利号:201110202325;一种L-叔亮氨酸的生产方法,专利申请号:2012105080840】。D-叔亮氨酸可以通过一些酶法进行合成,如青霉素酰化酶【Liu,S.L.,et.al(2006).Prep BiochemBiotechnol36(3):235-241】、D-海因酶【Turner,R.J.,et.al(2004).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4(6):517-520】、腈水合酶/D-酰胺酶【Marion Ansorge,et.al(2003).EP patent application1,318,193)、蛋白酶【Laumen,K.,et.al(2001).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65(9):1977-1980】等,但这些合成方法是对消旋体进行拆分,最高理论产量为50%。氨基酸脱氢酶(EC1.4.1.X)能在辅酶NAD(P)+的存在下,催化氨基酸可逆氧化脱氨/还原氨化反应【Ohshima,T.et.al(1990).Adv Biochem Eng Biotechnol42:187-209】,能被用来从酮酸底物出发,利用NH3作为氨基供体合成氨基酸,其副产物是水,而且产物对映体理理论产率为100%,从经济成本和对环境影响方面考虑,该方法是合成氨基酸的绿色经济的方法【Zhu,D.et.al(2009).Biotechnol J4(10):1420-1431】。已报道的野生型氨基酸脱氢酶多为L-选择性的【Yonaha,K.et.al(1986).AdvBiochem Eng Biotechnol33:95-130】,许多酶被成功用于工业规模生产L-氨基酸【Ohshima dt.al(1990)Bioprocesses and Applied Enzymology,Springer Berlin/Heidelberg.42:187-209;Galkin,et.al(1997).Appl Environ Microbiol63(12):4651-4656】。目前没有野生型的D-氨基酸脱氢酶可以用来还原氨化生成D-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脱氢酶,(DAPDH,EC1.4.1.16)可逆催化二氨基庚二酸D-构型氨基的氧化脱氨/还原氨化,该酶的突变体已经被用来以酮酸为底物,选择性合成D-氨基酸【Vedha-Peters,et.al(2006).J Am Chem Soc128(33):10923-10929;Akita,H.,et.al(2012).Biotechnol Lett34(9):1693-1699;Akita,H.,et.al(2013).Appl MicrobiolBiotechnol.1-9】,但是这些报道中的酶均不能合成D-叔亮氨酸,至今也没有利用氨基酸脱氢酶还原氨化合成D-叔亮氨酸的相关文献报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9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