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S结构的医学影像远程交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49622.8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0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乔梁;陈欣;邱明国;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H04L29/08;H04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结构 医学影像 远程 交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S结构的医学影像远程交流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远程医学图像在医学会诊、教学、病人知情权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远程医疗已开始在部分大医院与区县医疗机构建立起来,并在危重病人抢救、汶川地震抢险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有远程医疗是建立在专用的网络环境、高昂的配套设备、以及特定的用户群体之间的,其高昂的成本却不是所有医疗机构和社区医疗服务单位能够承受的。现有远程医疗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视频进行交流,或者将医学影像数据打包传输后医生各自进行诊断最后将结果进行反馈。这种方式不支持直观地在影像上进行实时细节交流,并且,由于主要采用点对点的会诊方式,因此也限制了更多医生、专家在各自地理位置便捷地参与。另一方面,由于向患者提供的材料一般都是胶片或者纸质打印材料,使得患者无法得到直观的病灶可视图解读,因此,当患者藉此到其他医疗机构咨询或就诊时,往往需要重新进行影像检查,从而增加病人开销,同时也浪费医疗资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S结构的医学影像远程交流方法,使得多客户端可以互动的在线同步勾画,并不损伤原始图像、不受网络安全限制、不要求在客户端安装任何软件或插件、不局限于单一操作系统、客户端不需要特别硬件支持、3D数据不需在客户端重建、参与交流的客户端之间不依赖专用网 络,具备良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确保网页无刷新实时同步效果。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S结构的医学影像远程交流方法,基于B/S结构的医学影像在线交流系统包括远程服务器端,以及与该远程服务器端相连的至少一个远程终端,所述医学影像远程交流方法包括步骤:
所述远程服务器端结合VTK(Visualization Toolkit,视觉化工具包)技术对预先存储的连续横断层影像集进行3D影像合成;
所述远程服务器端接收任一在线远程终端发送来的浏览请求;
所述远程服务器端根据所述浏览请求结合VTK技术进行2D影像映射;
所述远程服务器端向在线的各个所述远程终端发送映射得到的2D影像。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B/S结构的医学影像远程交流方法还包括步骤:
所述远程服务器端接收任一在线远程终端发送来的交流数据,所述交流数据包括浏览跟踪数据和/或标注数据;
所述远程服务器端将所述交流数据转发给其它在线的各个所述远程终端;且当所述交流数据包括浏览跟踪数据时,
所述远程服务器端根据所述浏览跟踪数据,结合所述VKT技术重新进行2D影像映射,并将重新映射得到的2D影像发送给各个在线的所述远程终端。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B/S结构的医学影像远程交流方法,基于B/S结构的医学影像在线交流系统包括远程服务器端,以及与该远程服务器端相连的至少一个远程终端,所述医学影像远程交流方法包括步骤:
任一在线的远程终端向所述远程服务器端发送浏览请求;
各个在线的远程终端接收所述远程服务器端发送来的,根据所述浏览请求,并结合VTK技术进行2D影像映射得到的2D影像;所述服务器端进行2D影像映射之前,需要结合VTK技术对预先存储的连续横断层影像集进行3D影像合成。
基于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B/S结构的医学影像远程交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程服务器端,与该远程服务器端相连的至少一个远程终端,其 中,
所述远程终端用于当其在线时,向所述远程服务器端发送浏览请求和/或交流信息,以及接收并显示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来的2D影像;所述交流信息包括标注数据和/或浏览跟踪数据;
所述远程服务器端用于根据预先存储的连续横断层医学影像集进行3D影像合成,且当接收到所述在线远程终端发送来的浏览请求和/或交流信息时,根据所述浏览请求和/或交流信息,并结合TVK技术进行2D影像映射,再向在线的各个远程终端发送映射得到的2D影像。
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96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指马鲅人工育苗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瘙痒的中药组合物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