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氰酸酯/双噁唑啉/环氧/酸酐/聚乙二醇改性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2855.5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7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3/06 | 分类号: | C08G73/06;C08G59/62;C08G59/42;C08G59/40;C08G59/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氰酸 双噁唑啉 环氧 酸酐 聚乙二醇 改性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氰酸酯/双噁唑啉/环氧/酸酐/聚乙二醇改性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氰酸酯/环氧组合物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热固性改性树脂体系。氰酸酯和环氧在固化时能够发生共固化反应,生成杂环结构的聚合物。固化树脂的性能由于氰酸酯的加入,环氧树脂的耐热性、介电性能等性能均得到了提高。同时两种单体之间具有非常好的相容性,可以任意比混合,极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因而未固化树脂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这种氰酸酯/环氧改性树脂,在电子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
发明人在前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氰酸酯/双噁唑啉/环氧/聚乙二醇改性树脂体系(CN102675631A),固化后可以得到具有优良的耐热、力学和介电性能的树脂材料。
该体系同样存在着环氧改性氰酸酯树脂的反应活性较大,工作期短的工艺性问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人发现,引入酸酐化合物可以改善氰酸酯/双噁唑啉/环氧/聚乙二醇改性树脂体系的工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热固化的氰酸酯/双噁唑啉/环氧/酸酐/聚乙二醇改性树脂组合物,其固化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和优异的力学性能,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本发明提出的氰酸酯/双噁唑啉/环氧/酸酐/聚乙二醇改性树脂组合物,所述树脂的原料由A组分、B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包括氰酸酯单体、双噁唑啉化合物和聚乙二醇,B组分包括环氧化合物和酸酐化合物。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A组分:
氰酸酯 30-80%
双噁唑啉化合物 10-30%
聚乙二醇: 10~40%
B组分:
双官能团环氧化合物 50-80%
酸酐化合物 20-50%
其中,A组分﹕B组分的重量比为90﹕10 ~ 10﹕90。
所述的酸酐化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苯酮四羧酸二酐、顺丁烯二酸酐、桐油酸酐、四氢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氢苯二甲酸酐、六氢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氢苯二甲酸酐、纳迪克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氢化甲基纳迪克酸酐或甲基环己烯四羧酸二酐中一种以上。
本发明中,所述的氰酸酯单体包括:双酚A型(4,4’-二氰酸酯基苯基-丙烷,BADCy),双酚L型(4,4’-二氰酸酯基苯基-乙烷, BEDCy)、双酚M型氰酸酯(4,4'-[1,3-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双苯基氰酸酯)或酚醛型氰酸酯(PT)等,也可以是其预聚物。
本发明中,所述的环氧树脂的类型不做限制,各种牌号的商品化双官能团环氧树脂均可以用于本发明。
本发明中,所述的双噁唑啉化合物包括:2,2’-(1,4-亚苯基)-二噁唑啉、2,2’-(1,3-亚苯基)-二噁唑啉、2,2’-(1,4-亚苯基)-4-甲基-二噁唑啉、2,2’-(1,3-亚苯基)-4-甲基-二噁唑啉、2,2’-(1,4-亚苯基)-4,4’-二甲基-二噁唑啉、2,2’-(1,3-亚苯基)-4,4’-二甲基-二噁唑啉、2,2’-乙撑双(2-噁唑啉)、2,2’-亚辛基双(2-噁唑啉)、2,2’-乙撑双(4-甲基-2-噁唑啉)或端噁唑啉聚醚等中任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的聚乙二醇为工业品,其分子量为2000~20000。
本发明提出的氰酸酯/双噁唑啉/环氧/酸酐/聚乙二醇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熔融混合的方法制备得到:即将各组分按配比称量后,在80~120℃充分熔融混合均匀,得到未固化树脂。未固化树脂可以直接用于制备树脂浇铸体,也可以用DMF、丁酮、丙酮等普通溶剂溶解,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胶液,用于浸渍增强材料,如玻璃布、碳纤维布等以成型复合材料。
本发明中,在氰酸酯/双噁唑啉/环氧/酸酐/聚乙二醇组合物中,双噁唑啉能够与氰酸酯共聚,与环氧发生离子聚合,同时还能与聚乙二醇发生开环聚合反应。而氰酸酯本身与环氧、聚乙二醇也能发生共聚反应,酸酐可以与环氧发生共聚反应。因此,氰酸酯/双噁唑啉/环氧/酸酐/聚乙二醇组合物是一个典型的共聚改性树脂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28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杆摩擦型无级自动调高轨枕
- 下一篇:一种双轴自动钻孔机和钻孔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