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携氧氟碳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9985.3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5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璐;朱君;何丹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31/035;A61K31/13;A61K31/02;A61K31/025;A61K31/131;A61K31/4375;A61K31/47;A61K31/40;A61P11/00;A61P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唐莉莎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携氧氟碳 乳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连续水相和非连续氟碳相的氟碳乳剂配方,以及该氟碳乳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氟碳化合物是一类氟原子取代碳氢化合物中氢原子所得到的化合物,常温下一般为无色透明液体,密度高,性质稳定不易发生代谢分解,具有充分携载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是理想的液态呼吸介质。采用肺内途径,可以为急性呼吸窘迫症,突发事件等情况提供治疗。
目前,已有资料报道将氟碳化合物用于肺部直接供氧使用。采用直接液体通气法,即直接向肺内注入氧合的氟碳化合物进行气体交换,虽然能够改善呼吸窘迫症患者的肺顺应性和氧合情况,但容易引起额外肺损伤,在临床上应用困难。采用吸入通气,不仅可以改善肺顺应性和氧合情况,也能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该方法的相关报道较少,其用于临床仍需进一步研究。
氟碳乳剂作为血液替代品已有一定研究,但现有报道将氟碳乳剂用于肺部供氧途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进行紧急肺部供氧使用的氟碳乳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携氧氟碳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携氧氟碳乳剂,其特征在于,每100毫升乳剂中含有0.1??50克氟碳化合物;1??50克磷脂;以及余量的水,所述的乳剂粒径在10??50纳米范围,平均粒径在15??30纳米。
一种携氧氟碳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磷脂、生育酚、甘油加入到盐溶液中形成乳浊液,后加入氟碳化合物,采用匀浆机进行间歇混合搅拌即可以得到氟碳载氧乳剂。
所述的磷脂为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氢化卵磷脂、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氢化蛋磷脂酰胆碱、二月桂酰磷脂酰胆碱、二肉豆寇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1-肉豆寇酰-2-棕榈酰磷脂酰胆碱、1-棕榈酰-2-硬脂酰磷脂酰胆碱、1-硬脂酰-2-棕榈酰磷脂酰胆碱、1-棕榈酰-2-油酰磷脂酰胆碱、1-硬脂酰-2-亚油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胆碱、氢化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二肉豆寇酰磷脂酸、二肉豆寇酰磷脂酸、二棕榈酰磷脂酸、二棕榈酰磷脂酸、二硬脂酰磷脂酸、二肉豆莲酰磷脂酰乙二醇胺、二棕榈酰磷脂耽乙二醇胺、脑磷脂酰丝氨酸、二肉豆寇酰磷脂酰丝氨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丝氨酸、蛋磷脂酰甘油、二月桂酰磷脂酰甘油、二肉豆寇酰磷脂酰甘油、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二油酰磷脂酰甘油、脑鞘磷脂、二棕榈酰鞘磷脂或二硬脂酰鞘磷脂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盐溶液为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三羟甲氨基甲烷缓冲液,巴比妥缓冲液,甲酸钠缓冲液,枸橼酸盐缓冲液,氨-氯化铵缓冲液,硼砂-氯化钙缓冲液,醋酸-锂盐缓冲液,醋酸-醋酸钠缓冲液,醋酸-醋酸钾缓冲液,醋酸-醋酸铵缓冲液,磷酸-三乙胺缓冲液等无机盐溶液中的一种。
所述的氟碳化合物为二(F-烷基)乙烯,全氟萘烷,F-金刚胺,F-甲基金刚胺,F-1,3-二甲基金刚胺,全氟代-2,2,4,4-四甲基戊烷,F-二或F-三甲基二环[3,3,1]壬烷,F-三丙胺、F-4-甲基八氢喹嗪,F-n-甲基-十氢异喹啉、F-n-甲基十氢喹啉、F-n-环己基吡咯烷中;溴化全氟碳化合物,具体为全氟溴辛烷,1-溴十五氟庚烷、1-溴十三氟己烷的一种或其组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碳乳剂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氟碳乳剂性能优良,粒径均匀,且尺寸小,分散性好,能够在紧急供氧药物,急性供血等方面得到应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性强,产品性能好,符合进一步生产和应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的氟碳乳剂的透射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以下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限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按重量份计,配方如下:
磷酸盐缓冲溶液(0.01 M) 200份;
大豆卵磷脂 100份;
FC-77 200份;
生育酚 2份;
甘油 1份。
制备工艺:
(1)按重量份数计,将100份大豆卵磷脂、2份的生育酚、1份的甘油,溶解于2000份的盐溶液中,60℃下搅拌2小时,至形成均匀乳浊液。
(2)将步骤(1)所得到的乳浊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200份的FC-77,搅拌约3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99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