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其原代分离培养和传代培养方法与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1352.8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1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晖;刘红亚;冯文强;王孝力;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C12Q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常 支气管 上皮细胞 及其 分离 培养 传代 方法 用途 | ||
1.一种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NBEC/HL-001,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其特征在于:染色体为二倍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型以1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等位基因长度来表示:AMEL/X/Y,D3S1358/17,TH01/7/8,D21S11/31/32,D18S51/20,Penta E/11,D5S818/11/12,D13S317/8/11,D7S820/8/13,D16S539/11,CSF1PO/10/12,Penta D/7/13,WA /17,D8S1179/15/16,TPOX/8/11,FGA/20/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其特征在于:用HL培养基于37℃、5% CO2培养;所述的HL培养基为:DMEM与无血清培养基SFM按体积比1 : 3混合,同时添加5%的胎牛血清,以及0.4 μg/mL皮质醇,5 μg/mL胰岛素,8.4 ng/mL霍乱毒素,10 ng/mL表皮生长因子,24 μg/mL腺嘌呤,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链霉素,0.25 μg/mL两性霉素B,30 μM法舒地尔。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收集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旁正常组织样品;
(2)用95~100%的乙醇洗分离的组织样品,再用PBS洗,然后将组织样品放入含预冷PBS的无菌培养皿中,在解剖显微镜下,用解剖镊子和剪刀去除组织样品中残留的脂肪;
(3)将组织样品用消化液消化;所述的消化液为含胶原酶和分散酶的 HL培养基;
(4)消化后的组织离心去上清,将细胞沉淀重悬于0.25%胰酶-EDTA中消化;
(5)加入含10% 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离心去上清;
(6)加入温水浴的分散酶和DNase I,用枪头反复吹打样品;
(7)再加入含10% 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用40~70 μm孔径的过滤器过滤细胞悬液,收集过滤后的细胞悬液,离心去上清;
(8)重悬细胞沉淀于HL培养基中,接种于培养瓶培养,得到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的预冷为在冰上预冷;
步骤(3)中所述的消化液的用量为10倍于组织样品体积,所述的的消化的条件为37℃消化1~3小时;
步骤(3)中所述的胶原酶和分散酶的浓度均为0.2 mg/m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所述的消化为冰上消化1小时或室温消化10分钟;
步骤(6)中所述的温水浴为37℃的温水浴;
步骤(8)中所述的培养的条件为37℃、5% CO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5)、(7)中所述的离心为1000 rpm离心5分钟。
8.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传代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当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增殖至70~90%丰度时,用PBS洗涤细胞,再用0.05%胰酶-EDTA消化单层细胞;
(2)加入DMEM中和消化反应;离心去上清,用HL培养基重悬细胞沉淀,接种于培养瓶培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传代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消化的时间为2~5分钟;
步骤(2)中所述的离心为1000 rpm离心5分钟,所述的培养的条件为37℃、5% CO2。
10.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在人正常细胞的生理学研究、体外正常细胞的药物毒性研究和检测、支气管和肺相关疾病包括支气管肺癌的发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135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生植物鞣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保坍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