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终端人脸识别的电子名片交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4442.6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0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林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玛雅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K9/20;H04M1/72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终端 识别 电子名片 交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名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移动终端,并基于人脸识别的电子名片交换方法。
背景技术
交际社会,名片是作为自我宣传的一种重要方式,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通过发放名片进行呼唤联系方式。但是传统的名片都是纸质名片,该纸质名片不仅容易丢失,而且不便于管理,在急需一个人的联系方式时,经常要花费很长时间翻找名片夹内的名片。
现在社会上虽然出现了电子名片,但是现有的电子名片只是通过蓝牙或红外无线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传输,例如申请号为:201010185290.3,名称为:手机名片的专利,其公开了通过蓝牙将电子名片进行相互传出,由于蓝牙识别的有效距离有10米左右,在公共场合,如果都采用这种方案,将导致手机搜索到很多蓝牙设备,用户无法了解对方蓝牙设备是哪个,安全性低,而且该些电子名片在传输后只是简单的存储在手机中,无法做到名片的合理管理。
此外,现有还采用无线网络传输电子名片信息的,包括通过彩信、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工具,但是这些技术方案都只停留在远距离数据传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名片交换,因为,名片互换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其条件是要满足短距离内,相互递交,这样才能在交换信息的同时,提升交换者之间的感性认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移动终端并基于人脸识别的电子名片交换方法,能实现电子名片近距离的点对点精确交换。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移动终端人脸识别的电子名片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构建一人脸特征信息库;
其次,在电子名片交换前,用户用移动终端自带的摄像头扫描对方的人脸,并将扫描的人脸特征信息到所述人脸特征信息库中进行匹配;
若匹配成功,则发送该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电子名片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移动终端;同时,发送所述用户移动终端对应的电子名片信息发送给所述对方的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人脸特征信息库的构建是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自带的摄像头采集自己的人脸特征数据,并上传到一服务器实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是静态拍照或动态拍摄,所述静态拍照包括获取不同角度的多张人脸特征数据;所述动态拍摄包括获取一预定时间内的人脸特征影像数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名片信息包括电子名片图片、VCard格式文本信息、用户头像图片或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名片信息的构建方式包括用户在各自的移动终端人为创建、利用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将现成的名片扫描成图片并识别成文本信息或本地电子名片上传获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人为创建包括在移动终端上根据一电子名片模板填写文本信息生成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名片信息构建成功后,该电子名片信息根据信息内的电话号码自动关联移动终端的通讯录。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名片信息构建成功后,上传至一服务器,并与该电子名片信息对应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绑定。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采用云技术,具备与所述移动终端数据同步、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终端具备所述电子名片信息批量导入和导出功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办公、移动商务变得越来越普遍,本发明的方法将颠覆目前纸质名片携带不方便、易丢失和资源浪费等缺点,只要一部移动终端(手机),就可实现近距离的点对点精确交换和电子名片管理,更便捷的进行个人或企业人员的商务活动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玛雅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玛雅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44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