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玫瑰花中提取抗脑缺血物质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2510.5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7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苗明三;宰炎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38 | 分类号: | A61K36/738;A61P9/1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08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玫瑰花 提取 缺血 物质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玫瑰花中提取抗脑缺血物质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中医“缺血中风”的范围,是由局部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中断引起的脑部局灶性功能障碍,常见的有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脑血栓,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更是导致死亡和能力丧失的主要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组织在遭受一定时间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组织损伤程度加重的病理现象。目前,药物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干预治疗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来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
既往在因于风、火、痰、瘀等的认识基础上,采用中医单一或多因的辨证论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进一步的疗效提高实在艰难。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毒邪认识的深化,中风病临床实践的发展和现代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提出从毒论治中风病,从而提高中风病疗效,己成为中风病病因学及治疗学研究中新的视点与热点。刘氏等针对中风病中的毒邪而提出解毒护脑法,总结的方法中有:祛瘀解毒法,祛瘀是解毒的基础,解毒有利于祛瘀。该法不仅适用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而且治疗出血性中风临床也有良效;清热解毒法,热毒的产生与中风后体内瘀血、痰浊积滞久化热及阳腑实有关,因火盛化毒,毒性火热,故仍具有猛烈善变,易攻脏腑的特点,尤其是损坏脑质,甚至导致死亡,打破长期以来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治则治疗本病;从而提出用清热解毒法治疗脑缺,不仅为治疗脑缺血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中风病的治疗方法,为中风病开辟了新的内容,提高了临床疗效,很有创新意义,不仅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必将有助于提高中风病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关于脑缺血的发生机制有能量代谢障碍、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及微循环障碍、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炎症损伤、NO和NOS的作用、细胞凋亡等,脑缺血损伤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细胞能量代谢衰竭,从而启动的损伤级联反应的结果。该损伤级联反应涉及兴奋性氨基酸(EAA)毒性、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和细胞凋亡等不同的阶段。现代医学防治脑缺血多采用药物性干预,临床可用于防治脑缺血的药物主要有抗血小板药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匹定和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抗凝剂的肝素、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剂的华法林、双香豆素针,溶栓的尿激酶(UK)、链激酶(SK),血管扩张剂麦角溴烟酯,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地塞米松、甘露醇、维生素E,钙拮抗剂尼莫地平,谷氨酸受体拮抗剂,NOS抑制剂及他汀类药物等,其中以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应用最多。很多文献报道这些药物有预防和治疗脑缺血作用,但是现有的药物由于价格较贵且给药方式受限、副作用多而不适宜反复应用或因用药时间长、给药剂量大等使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本病的特点多需较长时间用药,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价格、疗程的限制等都影响对脑缺血的治疗。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将目光投向天然药物(中药或中药制剂)的开发,中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历史悠久,且中药具有副作用小等优点;中医学具有整体观念的特点,而中药又具有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的特征,从多条路径干预脑缺血,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对于脑缺血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机理与“瘀”关系最为密切,已有研究认为瘀阻脑络,积久蕴毒热毒的产生与中风后体内瘀血,痰浊积滞日久化热及阳腑实有关,热毒损及脑络,扰乱神明,因此建议使用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改善脑缺血损伤为主的治则来治疗本病。中医药利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药治疗脑缺血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肯定,目前运用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是新的观点,有临床应用可行性的预处理措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运用“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方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思路,具有较广阔的研究前景。
临床上常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缺血,重在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细胞,清除自由基而达到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效果;基于“热毒致卒中”的观点,提出“清热解毒”法治疗脑缺血疾病,清热解毒药重在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脑缺血的继发性反应。玫瑰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有良好活性但低毒性的抗肿瘤植物,在近20多年内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发现玫瑰花对脑缺血的任何报道,抗脑缺血具体活性成分还不明确,玫瑰醇提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为总黄酮,又如何把玫瑰花总黄酮提取出来,至于尚未见有公开报导。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学院,未经河南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25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