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燕麦蜂蜜果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0728.7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8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战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战三红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马秦锁 |
地址: | 0361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燕麦 蜂蜜 果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燕麦蜂蜜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饮品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现有的饮品种类繁多,但是普遍存在营养不丰富,含有色素,防腐剂,经常食用会出现肥胖,龋齿,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一些饮品不能饱腹。
为了能解决现有饮品营养不丰富、不能饱腹,同时为了能更好的调节人体的健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饮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燕麦蜂蜜果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燕麦蜂蜜果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燕麦蜂蜜果茶,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各组分:
燕麦40-50 沙棘2-4 猕猴桃10-15
土豆20-30 甘草汁1-3 蜂蜜3-4。
进一步,上述燕麦蜂蜜果茶,还包括0.2-0.6份的食盐。
上述燕麦蜂蜜果茶,优选下列重量份的各组分:
燕麦45 沙棘3 猕猴桃12
土豆25 甘草汁2 蜂蜜3.5
食盐0.3。
更进一步地,上述果茶,还包括香料,可更好的改善饮料的口感。
所述的香料的重量份为:香料0.02-0.1。
上述燕麦蜂蜜果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燕麦:将燕麦颗粒用风速为30-35米/秒的风吹进行精选、漂洗、浸泡、速冻、负气压加热干燥后烤熟,然后将25-35%的燕麦颗粒粉碎,即得燕麦;
(2)制备沙棘:精选优质沙棘果粒,漂洗、滤水,精选沙棘完整颗粒;
(3)制备猕猴桃:将优质猕猴桃去皮后,漂洗、切碎为4-8毫米的猕猴桃;
(4)制备土豆:将优质土豆去皮,漂洗、滤水、切碎为3-7毫米、速冻、负气压加热干燥后,在高温130°-170°的条件下烤熟;
(5)制备甘草汁:挑选优质甘草,经漂洗、滤水、切碎加水漫过顶面2-3厘米,蒸50-60分钟后去渣捞出,挤压,将挤压而得的液体沉淀,再过滤后,经超高压处理后即得甘草汁;
(6)制备蜂蜜:新鲜蜂蜜用50°-60°的温水融化;
(7)按比例将经过上述步骤制得的燕麦和土豆一起包装,沙棘、猕猴桃、甘草汁、蜂蜜一起包装,即得成品。
食用时,将沙棘,猕猴桃、甘草汁、蜂蜜用开水拌匀,然后再倒入燕麦和土豆,即可食用。
本发明产品中燕麦颗粒经冻干技术处理,在食用冲泡时,可达到速溶的效果,燕麦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力,延长饱腹感,沙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抗衰老,减肥瘦身,猕猴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可以通便排毒,土豆健脾益气,改善肠胃功能,有助于消化,甘草汁可以清热解毒,滋咳润肺,蜂蜜可以健齿,美容养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产品饱腹感时间长,口感好,且具有排毒,通便、美容、减肥、健齿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燕麦蜂蜜果茶,包括燕麦90g,沙棘6g,猕猴桃24g,土豆50g,甘草汁4g,蜂蜜7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燕麦:将燕麦颗粒用风速为30-35米/秒的风吹进行精选、漂洗、浸泡、速冻、负气压加热干燥后烤熟,然后将30%的燕麦颗粒粉碎,即得燕麦;
(2)制备沙棘:精选优质沙棘果粒,漂洗、滤水、滤水,既得沙棘完整颗粒;
(3)制备猕猴桃:将优质猕猴桃去皮后,漂洗、切碎为4-8毫米的猕猴桃;
(4)制备土豆:将优质土豆去皮,漂洗、滤水、切碎为3-7毫米、速冻、负气压加热干燥后在高温130°-170°的条件下烤熟;
(5)制备甘草汁:挑选优质甘草,经漂洗、滤水、切碎加水漫过顶面2-3厘米,蒸50-60分钟后去渣捞出,挤压,将挤压而得的液体沉淀,再过滤后,经超高压处理后即得;
(6)制备蜂蜜:新鲜蜂蜜用50°-60°的温水融化;
(7)将燕麦和土豆一起包装,将沙棘、猕猴桃、甘草汁、和蜂蜜一起包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战三红,未经战三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07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