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并吡喃酮-苯基-噁唑烷酮型化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4214.0 | 申请日: | 2013-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0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肖竹平;邓瑞成;周娇;向银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首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13/14 | 分类号: | C07D413/14;C07D413/12;A61K31/496;A61K31/5377;A61K31/422;A61P31/04;A61P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6000 湖南省湘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喃酮 苯基 噁唑烷酮型 化合物 及其 制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芳基连接的苯并吡喃酮-噁唑烷酮型化合物的制法以及它们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耐药细菌的迅速蔓延,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治疗越来越难。临床研究表明细菌抗药性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构成了威胁,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诱导性β-内酰胺酶(AmpC酶)可水解包括氧亚氨基类(头抱他啶、头抱曲松、头抱噻肟、氨曲南等)在内的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多数产ESBLs的菌株为多重耐药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也具有耐药性。据相关报道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肠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大肠埃氏菌、肺炎链球菌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同时不同品种间有很高程度的交叉耐药性。
靶点突变是细菌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途径,单靶点突变的几率是10-7-10-9之间,这一发现表明,若某一药物能作用于多个靶点,那么细菌需用同时在这几个靶点发生突变,才有可能通过靶点突变的途径对这一药物产生耐药性,然而几个靶点同时突变的几率几乎为零,因此多靶点药物是对抗耐药菌有力的武器。基于这一思路,本发明利用骨架迁越原理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设计并合成出了能同时作用于S30核糖体亚基和外排泵的芳基链接的苯并吡喃酮-噁唑烷酮型化合物,它们既能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又能抑制细胞的外排作用,进而提高其在细胞内的浓度,从而提高了对耐药菌的抗菌效果,目前尚无以S30核糖体亚基和外排泵为靶点的双靶点抗菌化合物出现。实验表明,这些结构新颖的抗菌化合物不仅抗耐药菌效果突出而且安全性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类芳基连接的苯并吡喃酮-噁唑烷酮型化合物,其特征是它们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式Ⅰ中:
或R3=F、Cl、Br、NH2、NHMe、NHEt、NMe2、NEt2、OH、OMe或OEt,R4=Me、Et、Pr、n-Bu、或则
一种制备上述芳基连接的苯并吡喃酮-噁唑烷酮型化合物的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将苯并吡喃酮(R1H)原料溶于DMSO中,在室温下加入1,2-二溴乙烷和K2CO3升温至40-60℃之间反应10-15h,物质的量之比:苯并吡喃酮(R1H):1,2-二溴乙烷:K2CO3=1:(15-20):(2-4),反应完毕,加入水,有沉淀析出抽滤,若无沉淀析出,用乙酸乙酯稀释,水洗,食盐水洗至中性,干燥,浓缩,用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AcOEt,石油醚与AcOEt的体积比为1:2-1:6,得到1-R1-2-溴乙烷(II);
步骤2:将3-R3-4-R2H苯甲酸加入到含三乙胺的甲氧基甲酰氯中,室温下反应1-2h后,加入适量叠氮化钠,继续反应1h,加入(S)-2-叠氮甲基环氧乙烷、溴化锂、三丁基氧磷,物质的量之比:3-R3-4-R2H苯甲酸:甲氧基甲酰氯:三乙胺:叠氮化钠:(S)-2-叠氮甲基环氧乙烷:溴化锂:三丁基氧磷=1:(1-2):(4-6):(1-2):(1-2):(0.5-1.5):(1-3),反应完毕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分别用水、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浓缩,用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AcOE,石油醚与AcOEt的体积比为14:1-2:1,得到(R)-N-(3-R3-4-R2H苯基)-5-叠氮甲基-2-噁唑烷酮(I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首大学,未经吉首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4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