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机械自适应自动变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2944.7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8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平;段伟;张巨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和合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7/08 | 分类号: | F16H37/08;F16H57/02;F16H5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0133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机械 自适应 自动 变速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动力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机械自适应自动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石油资源的日渐匮乏,为电动车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电动车已经成为目前代步工具的发展方向之一,电动车简而言之就是以电力为驱动,以电力为能源的车子。相对于现有的主要以汽油为燃料的机动车来说,电动车具有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维护安全等优点,因此,电动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现有技术中,电动车大都采用单档减速驱动装置,这种结构虽然能够实现无级变速,但变速的工作全靠电机来完成,电机难以工作在高效区,使电动车难以高速行驶,爬坡无力,且启动电流大,导致耗电量增加,严重影响电瓶、电机和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动车驱动装置,使其能够减少耗电量,提高电瓶、电机以及控制器的使用寿命,改善驾驶体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机械自适应自动变速装置,以使其达到减少耗电量,提高电瓶、电机以及控制器的使用寿命,改善驾驶体验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机械自适应自动变速装置,用于与电机相连,包括:
箱体;
变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包括:
离合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与所述电机相连;
减速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自动离合器,内毂套设在所述离合器轴上,外罩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且空套在所述离合器轴上;
第一减速齿轮副,包括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单向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离合器轴上,所述第一单向齿轮的外圈为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内腔连接有套设在所述减速轴上的第一单向器;
第二减速齿轮副,包括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单向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自动离合器的外罩上,所述第二单向齿轮的外圈为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内腔连接有套设在所述减速轴上的第二单向器,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副的速比小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副的速比;
差速器,与所述变速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离合器轴通过初级减速装置连接在所述电机上。
优选的,所述初级减速装置包括第三主动齿轮与第三从动齿轮构成的初级减速齿轮副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齿轮轴,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齿轮轴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离合器轴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离合器轴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电动车机械自适应自动变速装置的总减速比i满足i≥23。
优选的,所述自动离合器为机械自动控制单向离合器,所述外罩上还设置有第三单向器,所述第三单向器的外圈与所述外罩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单向器的内圈套设在所述离合器轴上。
优选的,所述机械自动控制单向离合器内毂包括:
蹄块支架,套设在所述离合器轴上;
蹄块,至少包括两个,通过从里到外依次套设有导管、弹簧且头部设置有挡板的螺栓对称的安装在所述蹄块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电动车机械自适应自动变速装置还包括倒档装置,所述倒档装置包括:
拨叉套,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减速轴上,用于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配合,其上设置有拨叉槽;
拨叉,一端伸入所述拨叉槽;
拨叉轴,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与所述拨叉远离所述拨叉套的一端固定连接;
回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拨叉轴上,位于所述拨叉以及所述箱体之间;
锁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用于固定所述拨叉轴。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滑槽以及穿透其侧壁的拨叉轴安装套,所述拨叉轴一端安装在所述滑槽内,另一端穿过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拨叉轴安装套内,所述回位弹簧位于所述拨叉轴安装套以及所述拨叉之间,所述锁紧装置为所述拨叉轴安装套上位于所述箱体外的一端安装的倒档拉索安装支架以及倒档拉索。
优选的,所述差速器通过第四主动齿轮与第四从动齿轮构成的主减速齿轮副连接到所述变速器上,所述第四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减速轴上,所述第四从动齿轮与所述差速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和合机电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和合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29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