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耳聋相关基因突变检测体系及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97956.5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9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冯永;刘德远;梅凌云;贺楚胜;刘亚兰;蒋璐;陈红胜;余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天昊生物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刘懿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聋 相关 基因突变 检测 体系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遗传性耳聋分子检测领域的一种基因突变检测体系,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的耳聋相关基因突变检测体系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即可能是由相关基因突变引起,也可能是由环境暴露、创伤、药物等引起。据报道对于新生儿的先天性耳聋50%是遗传因素导致,在相关报道的先天性病例中,有约70%属于非综合征性耳聋。此类病例又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性连锁和线粒体遗传性耳聋四类,已有报道的耳聋相关位点114多个。
目前针对遗传性耳聋检测诊断方法,较普遍使用是检测病人耳聋相关的基因是否存在缺陷,涉及到DNA检测的相关技术应用。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限制酶切指纹-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基因芯片、飞行时间质谱、外显子捕获技术、直接测序等技术,以上各种检测技术各存优缺点。
限制酶切指纹-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是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标基因的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梅切产物,根据异常构象带进行目标基因有无突变的判断。该方法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检测到所有的突变,由各实验室报道的突变检出率冲99%到35%不等。同时该方法要求多次摸索条件,如电泳温度,胶中甘油浓度以及胶联度等均可影响检测的灵敏度。此外,该方法也不能确定突变的精确位置。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是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水解目标基因的PCR扩增产物,然后分析酶解产物的电泳图谱特征,根据与正常对照的比对结果来判断待检样品是否存在某个基因突变,其弱点操作繁琐,检出率低,因为并非所有的基因突变都恰好位于某个内切酶的识别区。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此技术是一项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杂合双链突变检测技术。它能对大批量PCR扩增产物进行筛查,其在检测大量致病基因的不同序列方面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适合做快速的基因筛查。但它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1)它只是提供了定性的信息,而无法得出具体的突变类型和突变位点。尚需测序等后续方法证实;(2)其结果判断通常是由操作者进行的,容易产生观察差异,不利于各实验室之间的灵敏度比较;(3)许多片段有多个主要解链温度,需要筛查的温度较多,增加的工作量。目前该技术主要用来检测200~300bp大小的DNA片段,长的DNA片段的检测尚未见报道。
基因芯片因其具有微型化、集约化、标准化和高通量的特点,在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重症传染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将对应于突变热点的寡核苷酸探针合成点或点加于DNA芯片上,通过一次杂交完成对待测样品多种突变可能性的筛查,实现对疾病的高效快速诊断,但芯片检测平台售价高昂,不利临床推广;现有的临床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只检测9个突变位点,突变检出率较低。
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基因是首先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断区域,然后加入多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单碱基延伸,再将单碱基延伸产物纯化后质谱分析,根据不同引物扩增产物的质荷比不同,判断有无碱基突变。目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通过飞行时间质谱和外显子捕获两种检测方法检测耳聋基因。外显子捕获技术目前可以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的51个基因和2个突变位点,和其他比较常见的综合征型耳聋,例如Alport综合征、Waardenburg综合征等。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目前主要检测中国人群中高发的20个突变位点,准确度高但检测费用较高,所用时间较长。
直接测序是将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产物纯化、变性后,在测序仪上进行测序,为寻找突变的金标准。但其仪器设备昂贵,且操作复杂、耗时较长。此外,杂合突变、胶压缩、GC富集区的存在等问题使得很难通过一次测序获得精确的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耳聋相关基因突变检测体系及试剂盒,筛选出32个耳聋相关基因检测位点,包括一个国际上未报道过的新发位点,并且结合PCR等技术组合成一个高效准确快速的检测体系,实现在该体系内对32个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同时快速检测,可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遗传性耳聋分子检测领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天昊生物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天昊生物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7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