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自动食品摆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7719.0 | 申请日: | 2013-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8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真;杨业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晓真 |
主分类号: | A21C9/08 | 分类号: | A21C9/08;B65G47/91;B65G1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自动 食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食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加工中的食品的自动摆盘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主食的连续加工过程中,为防止在以后的工序中发生相互粘连,主食馒头、花卷等面制食品在成型加工完成后需要摆盘,但目前的摆盘是由人工完成的,需要手工将一个个食品等面制产品按一定的间隔尺寸等距摆放整齐,然后才能进到下一工序。这种摆盘方式劳动强度大,且容易产生疲劳感,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容易对后续工序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送盘、抓取、摆盘的一整套自动化程度高的摆盘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新型自动食品摆盘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前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水平伸缩装置、上输送带装置和下输送带装置,水平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为前后伸缩,并且水平伸缩装置的伸缩端设有上下伸缩装置,上下伸缩装置的伸缩端设有用于将上输送带装置上的食品抓至下输送带装置的抓取装置,抓取装置设有开口向下的抓口,上输送带装置的输送带与下输送带装置的输送带均为水平延伸,并且上输送带装置与下输送带装置为交叉设置。
机架后侧设有位于下输送带装置上方的放盘装置,放盘装置包括支架和支架上前后相对设置的两竖直的链传动装置,沿每个链传动装置的链条外侧均间隔固设有承接件,分别位于两链传动装置上且相对的两承接件共同担设一个盘子。
所述水平伸缩装置为水平设置的第一气缸。
所述上下伸缩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气缸和竖直设置的第三气缸,第二气缸的顶端连接在第一气缸的伸缩端,第三气缸的顶端连接在第二气缸的伸缩端,所述抓取装置设置于第三气缸的伸缩端。
上输送带装置的输送带的侧边设有用于检测馒头是否到位的第一传感器,在上输送带装置下方设有用于检测盘子是否到位的第二传感器,在放盘装置的下方设有第三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与第三传感器均位于下输送带装置输送带的侧边。
所述抓取装置为气爪。
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气爪均与控制系统的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
上输送带装置与下输送带装置为十字交叉设置。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自动食品摆盘装置,在馒头等面制食品完成成型工艺后由上输送带装置输送至抓取装置的气爪下,由第一传感器信号控制气爪动作抓取馒头等食品,在抓取结束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以及第三气缸连续自动动作,将抓取的食品放在盘子的预定位置后,气爪自动放开。其中盘子由放盘装置不断放在下输送带上并向前输送,这样,在前面的一盘摆满后,送盘装置会自动将下一盘子输送到位,使得每一盘馒头等食品被摆的位置都与上一盘完全一致。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自动食品摆盘装置,可实现自动送盘、抓取、摆盘的一整套动作,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3所示的新型自动食品摆盘装置,包括机架6,机架6前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水平伸缩装置、上输送带装置7和下输送带装置15,机架6后侧设有位于下输送带装置15上方的放盘装置。
所述水平伸缩装置为水平设置的第一气缸8,第一气缸8的伸缩端为其活塞杆端部,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为向前伸出,即水平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为前后伸缩。水平伸缩装置的伸缩端设有上下伸缩装置,所述上下伸缩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气缸5和竖直设置的第三气缸4,第二气缸5的缸体顶端连接在第一气缸8的伸缩端,第三气缸4的缸体顶端连接在第二气缸5的伸缩端,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与第三气缸4的活塞杆均为向下伸出,第二气缸5的伸缩端与第三气缸4的伸缩端分别为各自活塞杆端部。其中第二气缸5为大薄型缸,第三气缸4为小薄型缸,第二气缸5的伸缩行程大于第三气缸4的伸缩行程。
上下伸缩装置的伸缩端设有用于将上输送带装置7上的食品抓至下输送带装置15的抓取装置,所述抓取装置设置于第三气缸4的伸缩端,即抓取装置设置在第三气缸4的活塞杆端部。抓取装置设有开口向下的抓口,抓取装置为气爪3。在第三气缸4的活塞杆端部并排设有一组气爪3,这样可一次抓取多个馒头2等食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晓真,未经刘晓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77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专用于电脑显示屏支架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等径弯管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