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蝴蝶兰试管开花的诱导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84939.8 申请日: 2013-08-29
公开(公告)号: CN103477978A 公开(公告)日: 2014-01-01
发明(设计)人: 曾碧玉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代理人: 张松亭
地址: 361012 ***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蝴蝶兰 试管 开花 诱导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蝴蝶兰试管开花的诱导方法,属于花卉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蝴蝶兰(Phalaenopsis hybrida),兰科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植物,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花形别致、色彩艳丽多样,花期持久,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极高,素有“洋兰皇后”之美称。温室栽培条件下,从种子萌发至开花至少需要3年时间。其中,种植开花所需时间较长是制约杂交育种及商业化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利用植物生物技术诱导蝴蝶兰试管开花可大大缩短生长周期,且具有方法简单、易于调控、重复性强及不受季节或地域限制等优点。为研究植物开花机理提供理想的实验系统并利于植物试管杂交开展。此项技术应用于开发迷你型试管花卉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因此,蝴蝶兰试管开花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已对蝴蝶兰试管开花进行了初步的研究。Duan与Yazawa(1995)进行蝴蝶兰试管开花研究显示,蝴蝶兰花芽诱导率可达70%,经9个月后培养有10%的花芽成花,但均为畸形花(Duan J X,Yazawa S,Floral ind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Phalaenopsis in vitro[J].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5,43:71-74)。王再花等(2007)研究则表明,蝴蝶兰实生苗经预处理后,于添加6-BA、TDZ的VW培养基,辅以低温处理,花芽诱导率可提高至51.7%。但发芽发育至一定程度即停止发育(王再花,朱根发,吕复兵等.蝴蝶兰快速繁殖及花芽诱导[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3):65-66)。Chiu与Chang(2011)研究显示,蝴蝶兰花芽诱导率可高达100%。其中,部分花芽可见花苞出现;但部分花芽发育至一定程度即停止发育。且花苞最终也无法正常开放(Chiu Y T,Chang C.Induction of in vitro flowering in the Phalaeopsis orchid[J].J.Taiwan Soc.Hort.Sci.,2011,57(1):43-51)。由现有研究可见,国内外尚无法实现蝴蝶兰正常试管成花。存在着花芽难以进一步发育成花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种简单的、开花诱导率较高的蝴蝶兰试管开花的方法。

通过取经壮苗生根的健壮蝴蝶兰瓶苗为植体,经去根后于成分独特的培养基进行花芽诱导,再经开花诱导培养,成功诱导蝴蝶兰开花,提高蝴蝶兰试管成花率。该法简单,开花诱导率较高,从而实现本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蝴蝶兰试管开花的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花芽诱导阶段:取经壮苗生根后的健壮无菌蝴蝶兰瓶苗为外植体,去根后于花芽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花芽诱导。花芽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1/5-1/10N、2-5P)+6-BA(6-苄基腺嘌呤)5-10mg/L,另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20-30g/L、蛋白胨3-5g/L、椰子汁100-150ml/L、活性炭0.5-1.0g/L以及琼脂6-8g/L、pH5.5-5.8。培养温度为18±2℃。光照时间为12-16h,光照强度为30-50μmol m-2s-1。诱导3-4个月。

(2)开花培养阶段:花芽诱导完成后即进入诱导开花阶段。开花诱导培养基为: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另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20-30g/L、蛋白胨3-5g/L、椰子汁100-150ml/L、活性炭0.5-1.0g/L以及琼脂6-8g/L、pH5.5-5.8。培养温度为25±2℃。光照时间为12-16h,光照强度为30-50μmol m-2s-1。培养3-4个月。

步骤(1)所述的1/5-1/10N为N减少为原来MS培养基中N的1/5-1/10,2-5P为P增加为原来MS培养基中P的2-5倍。

步骤(2)所述的1/2MS培养基,指的是原来MS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减半,其余含量不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未经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49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