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重组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1625.2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1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左德全;董志扬;何永志;姜广;董亮;蒋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奇化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9/02;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4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超氧化物歧化酶 重组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体中,是机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天然消除剂,对机体细胞起保护作用。因此,SOD在抗衰老以及预防肿瘤和抗炎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受到国内外医药日用化工,食品及生化界的极大关注。SOD在食品工业主要应用四方面:1)作为保健食品的功效因子或食品营养强化剂,添加到各种食品中;2)制成多种剂型的SOD或复合型食品;3)用作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4)以富含SOD的原料加工制成保健食品。此外,SOD添加于化妆品中可起到防晒,防止脂褐素的形成,防治皮肤病以及防治瘢痕形成等作用。
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SOD的应用研究主要侧重于动植物SOD的提取和纯化,国内产品大部分是从动物血液中制备的,但由于原材料有限及卫生安全性等原因,导致制品产量有限,且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风险加大,这种方法慢慢的被淘汰。利用基因工程是广开SOD酶源,降低成本和获得具有天然活性的SOD有效途径。
大肠杆菌K-12(Escherichia coli K-12)品系被美国FDA批准为安全的基因工程受体生物,国内已有用于食品生产许可的事例(如用大肠杆菌K12生产凝乳酶)。因此选用此系列菌株,能够保证食品安全性。
目前,还没有利用大肠杆菌K-12品系高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重组菌,是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BW25113中导入重组质粒pBAD-SOD得到的重组菌;所述重组质粒pBAD-SOD是在原核表达载体pBAD/HisA的多克隆位点(即NheI和PstI酶切位点间)插入超氧化物歧化酶编码基因得到的。
在上述重组菌中,所述超氧化物歧化酶具体可为序列表序列1所示蛋白。
在上述重组菌中,所述超氧化物歧化酶编码基因可为序列表序列2所示基因。
所述重组菌具体可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BW-pBAD-SOD,已于2013年7月1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号为CGMCC No.7934。
本发明保护上述任一所述重组菌在生产超氧化物歧化酶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上述任一所述重组菌进行液体发酵,得到所述超氧化物歧化酶;
所述液体发酵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进行:
1)将所述重组菌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获得初始发酵体系;
2)将所述初始发酵体系于30—37℃(如30、33或37℃)条件下搅拌培养至发酵液中菌体OD600值为40—45(如40、42或45);
3)向发酵液中加入L-阿拉伯糖,于28—30℃(如28、29或30℃)条件下搅拌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奇化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奇化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1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