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汽车的安全带卷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9813.1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1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S.维泰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46 | 分类号: | B60R2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安全带 卷绕 | ||
1.一种用于汽车(1)的安全带卷绕器(4),包括
-用于安全带(5)的承接件(6),
-卷绕在或者能卷绕在所述承接件(6)上的安全带(5),
-用于检测所述安全带卷绕器(4)或者汽车(1)的减速度的减速传感器(10),
-能量吸收装置(12),所述能量吸收装置(12)用于在事故中通过能量吸收固定安全带(5)并且与减速传感器(10)有效连接,因此在事故中在超过由所述减速传感器(10)检测到的减速度极限值时,通过能量吸收固定安全带(5),所述能量吸收装置(12)包括扭转棒(13)和棒锁定装置(15),所述扭转棒(13)在第一位置(16)与承接件(6)固定连接并且在第二位置(17)与所述棒锁定装置(15)有效连接,并且在事故中在超过由所述减速传感器(10)检测的减速度极限值时,通过所述棒锁定装置(15)固定扭转棒(13),
-用于检测安全带(5)在激活能量吸收装置(12)之前的拉出速度的第一拉出速度传感器(11),
-用于无能量吸收地固定安全带(5)的锁定机构(25),
-用于检测安全带(5)在激活能量吸收装置(12)之后的拉出速度的第二拉出速度传感器(26),并且所述锁定机构(25)与第二拉出速度传感器(26)有效连接,因此在超过安全带(5)的第二拉出速度极限值时,通过锁定机构(25)无能量吸收地固定安全带(5),
-其中,所述第一拉出速度传感器(11)包括位于所述扭转棒(13)或者与扭转棒(13)相连的部件(21、22)上的第一旋转元件(18)和第一弹性元件(19),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9)与第一旋转元件(18)有效连接,并且由于扭转棒(13)或者与扭转棒(13)相连的部件(21、22)的旋转运动产生的向心加速度作用在所述旋转元件(18)上,因此所述第一旋转元件(18)由于相应的支承进行基于向心加速度的沿第一方向的运动,并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9)在扭转棒(13)或者与扭转棒(13)相连的部件(21、22)旋转运动时在所述旋转元件(18)上施加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力。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卷绕器用于汽车(1)的后座(3)。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器,其特征在于,在超过安全带(5)的第二拉出速度极限值时,只在能量吸收装置已激活期间,通过锁定机构(25)无能量吸收地固定安全带(5)。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是第一弹簧。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25)与承接件(6)机械地有效连接,因此在超过安全带(5)的第二拉出速度极限值时,通过锁定机构(25)固定承接件(6)和/或所述承接件(6)是辊轴(7)或者线圈(8)。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拉出速度传感器(11、26)检测承接件(6)的角速度作为用于安全带(5)的拉出速度的特征参数。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件(6)能够围绕旋转轴线(9)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安全带卷绕器(4)的其余部分上。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出速度传感器(26)包括处于旋转件(27)上的第二旋转元件(28)和第二弹性元件(29),并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9)与第二旋转元件(28)有效连接,并且由于旋转件(27)的旋转运动产生的向心加速度作用在所述第二旋转元件(28)上,因此所述第二旋转元件(28)由于相应的支承进行基于向心加速度的沿第二方向的运动,并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9)在旋转件(27)旋转运动时在所述第二旋转元件(28)上施加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力,并且所述旋转件(27)与所述承接件(6)机械地有效连接,使得只有在能量吸收装置(12)激活时所述旋转件(27)才与承接件(6)相连。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带卷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是第二弹簧。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带卷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27)与所述承接件(6)机械地有效连接,使得只有在能量吸收装置(12)激活时所述旋转件(27)才与承接件(6)共同进行旋转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981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