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驻车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8515.0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1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小西弘顺;有动秀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3/34 | 分类号: | F16H6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 ||
1.一种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机构具备:
驻车齿轮,其与传动装置的输出构件联动;
驻车杆,其被支承为在卡合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转动自如,在所述卡合位置,所述驻车杆与所述驻车齿轮卡合,以将该驻车齿轮设定为不可旋转,在所述解除位置,所述驻车杆解除该卡合,以将该驻车齿轮设定为能够旋转;
驱动部件,其对所述驻车杆赋予力以使该驻车杆转动到所述卡合位置,或解除该力的赋予以允许所述驻车杆回归到所述解除位置;以及
缓冲部,在所述驻车杆向所述解除位置回归时,所述缓冲部对该驻车杆赋予缓冲力,
所述缓冲部具备:
反力支承面,其用于支承所述缓冲力的反力;
第1缓冲部件,其被引导为:在所述驻车杆向所述解除位置回归时,所述第1缓冲部件通过被该驻车杆按压而克服作用力,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在该驻车杆向所述卡合位置转动时,所述第1缓冲部件借助该作用力从该第2位置向该第1位置移动;
按压面,其设置于所述第1缓冲部件;以及
第2缓冲部件,其被压缩在所述反力支承面和所述按压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驻车机构具备第1限制部,所述第1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第1位置在所述第2位置的方向的相反方向越过预定位置,
所述预定位置为以下位置:若所述第1缓冲部件移动至该预定位置,则所述第1缓冲部件与所述驻车杆接触或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具备柱状孔,所述柱状孔在一端具有形成所述反力支承面的端壁,所述柱状孔的另一端开放,
通过所述柱状孔的沿着轴线方向的内表面来构成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对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引导,
所述第1缓冲部件具有柱状的形状,所述柱状的形状具备与所述柱状孔的引导面对应的侧面,
所述第1缓冲部件具备第2限制部,所述第2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第2位置在所述第1位置的方向的相反方向越过预定位置,
所述第1缓冲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的所述反力支承面与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d1比所述第2缓冲部件的压缩方向的厚度T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在所述驻车杆的以下部分赋予缓冲力,该部分与所述驻车杆的转动支点之间的距离比被所述驱动部件赋予力的点与所述驻车杆的转动支点之间的距离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缓冲部件和引导该第1缓冲部件的部分由金属或树脂类材料形成,所述第2缓冲部件由杨氏弹性模量比该第1缓冲部件和该引导部分的杨氏弹性模量小的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第1缓冲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的所述反力支承面与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为d1,所述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2,则无论所述第2缓冲部件的由于膨胀或收缩而导致的厚度T的变动如何,d1>T>(d1-d2)都成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第1缓冲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的所述反力支承面与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为d1,所述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2,为了维持由所述第2缓冲部件产生的缓冲能力而必要的(d1-d2)的最小值为t,则无论由于所述第2缓冲部件的膨胀或收缩而导致的最小值t的变动如何,(d1-d2)≥t都成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85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网络单元光模块
- 下一篇:一种低功耗中继转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