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红外触摸屏的硬件驱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76994.2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8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胡跃辉;李小哲;吕国强;于芳芳;刘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9 安徽省合肥市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尺寸 红外 触摸屏 硬件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点触摸屏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红外触摸屏的硬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信息查询设备的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多地谈到触摸屏,因为触摸屏的发展不仅适用于多媒体信息查询国情的需要,而且具有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易于交流等许多优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触摸屏也从传统的单点触摸向多点触摸发展。目前市场上,采用声学和其它材料学技术的触摸屏都有其难以逾越的屏障,如单一传感器的受损、老化,触摸界面怕受污染、破坏性使用,维护繁杂等等问题。而红外触摸屏具有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干扰等优点,适宜恶劣的环境条件,并且在大尺寸应用上,更具有其优势。但随着尺寸的加大,红外发射管的发射距离增加,其发射的红外光信号会有较大程度的衰减,加上环境光的影响,使得红外接收管得到的信号很微弱,因此会影响坐标点识别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红外触摸屏的硬件驱动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红外触摸屏的硬件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触摸面板的下表面布满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其具体的对应形式、摆放角度等均根据具体电路设计决定,而红外发射管的行列选通信号均由控制芯片提供,采用达林顿管加限流电阻的驱动方式来增加发光强度,红外接收管的行列选通信号也由控制芯片给出,采用三极管加MOSFET管的形式,将接收管的信号提供给放大器电路,信号经放大滤波处理后,送入MPU:若通过A/D端口采样,则根据采样信号的幅值与设定的阈值比较得到该处是否存在触摸,例如设定信号幅值大于阈值为有触摸点,小于阈值为无触摸点;若通过普通I/O口进入MPU,则信号需作二值化即0、1电平处理,根据电平的高低判断该处是否存在触摸,例如设定0电平为有触摸点,1电平无触摸点,最后根据得到的触摸信息计算最终的触摸点。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红外触摸屏的硬件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红外发射管的驱动信号采用驱动能力较强的、配套的达林顿管与电阻配合的方式来实现。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红外触摸屏的硬件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红外接收管的信号采用三极管、MOSFET管与电阻配合的方式来传递。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红外触摸屏的硬件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红外接收管的信号通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滤波处理后,可根据需要得到模拟信号或是数字信号,若是模拟信号则通过A/D采样识别,若是数字信号则直接根据高低电平判断信号的遮挡与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为了解决大尺寸红外触摸屏驱动能力不强的问题,红外发射电路中采用驱动能力较强的达林顿管并在合适的位置加电阻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大尺寸红外触摸屏驱动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的避免电路中竞争与冒险的情况,而且选用达林顿管由于其放大倍数很大,达到要求的工作状态所需的基极电流较小,能够节约功耗;红外接收电路为了能有效的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采用三极管、MOSFET管加电阻的方式将接收到的光信号不受衰减的送给后续放大电路,经放大电路处理后,得到需通过A/D采样的模拟信号或者直接读入I/O口的数字信号,从而计算出坐标点。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触摸电路中红外发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触摸电路中红外接收电路图。
图3 是本发明触摸电路整体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触摸面板的红外发射电路由红外发射管T、PNP达林顿管Q1、NPN达林顿管Q2、电阻R1、R2、R3、R4及选通信号1和选通信号2构成,同时为了保证对称性,两个达林顿管选用参数相同的成对的达林顿管。当选通信号1出现低电平、选通信号2出现高电平时,达林顿管Q1、Q2全部导通,(此处所描述的均为饱和导通状态,只要合理的选择R1、R2、R3、R4的阻值,就能够达到所要求的饱和导通)红外发射管处于导通状态,此状态为红外发射管正常工作状态;由于电路结构的关系,选通信号1与选通信号2均是公用信号即共连在其他红外发射管上,若未有电阻R3的情况下,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竞争与冒险的问题:
1)当选通信号1出现高电平即达林顿管Q1导通,选通信号2出现高电平即达林顿管Q2未导通时,按照电路结构分析,红外发射管的正极由于Q1导通输入高电平,而负极由于Q2截止,出现了不定状态,因此不能保证此时红外发射管不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69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