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添加超微绿茶粉的保健护色面条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2359.7 | 申请日: | 2013-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5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宁井铭;张正竹;陈灿;毛小文;颜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16 | 分类号: | A23L1/16;A23L1/3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添加 绿茶 保健 面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添加超微绿茶粉的保健护色面条,属于食品领域。
背景技术
超微绿茶粉通常为细嫩原料鲜叶经过杀青、冷却、脱水、复合干燥、组合粉碎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因其色泽翠绿、粉质细腻、溶解性能好成为一种优良的食品添加剂,被誉为“21世纪食品”。已有研究表明经超微粉碎的茶叶其活性成分浸出率提高,并且挥发性的风味物质成分和含量都没有改变;良好的分散性和溶解性利于活性成分的消化吸收;含有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可延长食品货架期,配制和深加工成各种功能食品,提高了茶叶资源的利用率。将超微绿茶粉添加到各种点心等食品的加工中,既保持茶叶的保健功能因子和营养成分,又充分利用了茶叶的纤维素等成分,改“饮茶”为“食茶”,形成了新的茶叶消费方式。
目前,关于超微绿茶粉在食品中应用有较多的报道,但是大多数都是关于茶粉添加量及工艺的研究,而对于绿茶食品的护色方法缺乏相关报道。绿茶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色泽保持(尤其是叶绿素的保持),是产品感官质量评价的关键。但是在加工过程中特别是受湿、热条件下,绿茶食品失绿现象非常严重,大大地降低了其商品价值。因此,绿茶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护色措施成为关键。对绿茶食品护色方法的研究即是对绿茶食品中的添加物超微绿茶粉的护色方法进行研究。而决定超微绿茶粉的色泽主要是由茶叶本身含有的有色物质(主要是叶绿素)和加工过程中形成有色物质的组成、含量和比例组成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添加超微绿茶粉的保健面条护色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添加超微绿茶粉的保健护色面条,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面粉100-116、红枣3-5、陈皮1-2、麦冬1-2、丁葵草0.4-0.6、棒棒草0.2-0.3、黄芪1-2、板蓝根0.6-0.8、马鞭草0.4-0.5、四叶草0.3-0.4、海藻酸钠0.2-0.3、超微绿茶粉2-3、葡萄糖酸锌0.018-0.026、叶绿素铜钠0.01-0.03、食盐1-2、水、油适量。
一种添加超微绿茶粉的保健护色面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红枣去核后加水磨浆,将陈皮、麦冬、丁葵草、棒棒草、黄芪、板蓝根、马鞭草、四叶草混合,加水提取,将提取液与上述红枣浆混合,浓缩加热至水干;
将上述海藻酸在55-60℃水浴锅中溶解,将超微绿茶粉溶于油中后加入、再加入上述葡萄糖酸锌、叶绿素铜钠、水和食盐,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6.5-7.5;
将上述面粉与上述处理后的各原料混合,一起进行和面;
将面团进行熟化、压片、切条、干燥、切断、包装成面条。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生产的面条色泽翠绿、均匀,外形整齐,表面细密光滑,咬劲、软硬、弹性均适口,具有茶叶特有的香味,在240天内,其硬度、酸度和颜色都优于对照,本发明的面条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其中麦冬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板蓝根可以清热解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添加超微绿茶粉的保健护色面条,它是由下述重量份(公斤)的原料组成的:
面粉116、红枣5、陈皮1、麦冬1、丁葵草0.6、棒棒草0.3、黄芪2、板蓝根0.8、马鞭草0.5、四叶草0.4、海藻酸钠0.3、超微绿茶粉2、葡萄糖酸锌0.026、叶绿素铜钠0.03、食盐1、水、油适量。
一种添加超微绿茶粉的保健护色面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红枣去核后加水磨浆,将陈皮、麦冬、丁葵草、棒棒草、黄芪、板蓝根、马鞭草、四叶草混合,加水提取,将提取液与上述红枣浆混合,浓缩加热至水干;
将上述海藻酸在60℃水浴锅中溶解,将超微绿茶粉溶于油中后加入、再加入、葡萄糖酸锌、叶绿素铜钠、水和食盐,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7.5;
将上述面粉与上述处理后的各原料混合,一起进行和面;
将面团进行熟化、压片、切条、干燥、切断、包装成面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23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苔面
- 下一篇:抗干扰测试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