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粒子检测方法及其检测室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2022.6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9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兰生;章婧;原永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薛金才;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放电 等离子体 活性 粒子 检测 方法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粒子检测方法及其检测室。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处理研究领域,有一种水中脉冲放电水处理新技术,受到一些研究者的重视,它是利用水中的脉冲放电所产生的电、光、热、机械和化学效应将使水生成多种活性粒子和基团,对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发生强烈的氧化分解作用,使之结构分解,变成低分子产物,达到去污目的。
脉冲放电下,通过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水分子可离解成羟基自由基·OH、H2O2、O3等活性粒子,这些活性粒子是污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关键物质,这些粒子在水中存活时间很短,所以,脉冲放电后,再通过化学试剂进行测试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水中投入化学试剂后,再进行脉冲放电,投入的化学试剂,将被放电分解,试剂丧失了检测功能,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对这些物质的检测属于这个领域研究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脉冲放电下活性粒子的化学检测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检测水中脉冲放电下等离子体化学反应产生的活性粒子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粒子检测方法及其检测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是:一种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粒子检测方法,在放电前,将配置好的化学试剂溶液倒入化学反应室内,同时往放电室内注满蒸馏水并做好密封,然后将放电室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金属导体棒的下端,调整放电室两端内的两个电极间距以保持绝缘距离,两根金属导体棒的下端竖直浸入到化学试剂溶液中,即可接通电源试验。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化学反应室是由第一圆形筒体和上端的第一绝缘盖子通过内外螺纹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绝缘盖子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分别用于固定金属导体棒的螺纹孔,在接通电源前,拧紧第一绝缘盖子。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绝缘盖子的中心开设有第一中心螺纹孔,所述第一中心螺纹孔内插设有用于取样的绝缘管子。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放电室是由第二圆形筒体及其两端的两个第二绝缘盖子分别通过内外螺纹连接而成,所述第二圆形筒体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喷水孔内嵌入有与水中放电联动以使放电处理水喷出的钢制活塞,所述第二绝缘盖子的中心分别开设有用于固定电极的第二中心螺纹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是:一种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粒子检测室,包括化学反应室和放电室,所述化学反应室内竖直设置有两根下端浸入到化学试剂溶液中的金属导体棒,所述放电室的两端内分别设置有两个保持绝缘距离的电极,所述放电室内注满蒸馏水并密封,所述放电室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金属导体棒的下端。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化学反应室是由第一圆形筒体和上端的第一绝缘盖子通过内外螺纹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绝缘盖子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分别用于固定金属导体棒的螺纹孔。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绝缘盖子的中心开设有第一中心螺纹孔,所述第一中心螺纹孔内插设有用于取样的绝缘管子。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放电室是由第二圆形筒体及其两端的两个第二绝缘盖子分别通过内外螺纹连接而成,所述第二圆形筒体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喷水孔内嵌入有与水中放电联动以使放电处理水喷出的钢制活塞,所述第二绝缘盖子的中心分别开设有用于固定电极的第二中心螺纹孔。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电极采用针-针电极。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极为铜电极或铁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化学反应室和放电室能够检测水中脉冲放电下,等离子体化学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H2O2、O3等活性粒子,检测准确性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粒子检测室。
图2为放电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化学反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化学反应室,2-放电室,3-金属导体棒,4-电极,5-第一圆形筒体,6-第一绝缘盖子,7-绝缘管子,8-第二圆形筒体,9-第二绝缘盖子,10-喷水孔,11-钢制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2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