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轮或车轮中心盘的铸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9926.3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4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庄文;赵海东;李元元;王留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驭风旭铝铸件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133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轮 中心 铸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加工方法,特别是一种车轮或车轮中心盘的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低压铸造是液态金属在压力作用下由下而上地充填铸件型腔,以形成铸件的一种方法。其使用的压力较低,一般为0.02~0.09MPa,其优点是:自下而上反重力充填模具型腔,充型速度平稳可控,可有效控制卷气和夹渣;铸件在压力下凝固,辅以合理的冷却系统,有利于补缩,可减少铸件内部的缺陷;成品率高,有利于形成轮廓清晰、表面光洁好的铸件;设备和模具成本低。
由于上述优点,低压铸造方法成为了车辆车轮或车轮中心盘的主要成形方法。车轮主要有轮芯、辐条和轮辋三部分组成,其低压铸造方法主要是依次填充上述的三部分,而其后需要实现轮辋、辐条和轮芯的先后顺序凝固与补缩;车轮中心盘则有轮芯和辐条组成,低压铸造时依次充型,其后凝固过程需要实现辐条和轮芯的顺序凝固与补缩。鉴于车轮和车轮中心盘的结构特点,低压铸造方法主要缺点是:整个流道较长,须进行顺序凝固,导致生产周期较长;轮芯作为液态金属补缩来源,必须保证其最后凝固,其铸造工艺壁厚大;辐条作为补缩通道,通常需要设计时增加其厚度或制造时增加其工艺厚度,致使轮芯和辐条凝固速度低、晶粒粗大、力学性能降低;且凝固后期补缩能力下降,轮辐易产生缩松,辐条和轮辋交接的热节部位易出现收缩孔洞。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提高产品性能、降低辐条壁厚和缩短生产周期的车轮或车轮中心盘的铸造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轮或车轮中心盘的铸造方法,利用低压铸造方法实现液态金属自下而上平稳充填铸件的模具型腔,在充填完毕后,对轮芯中心加工孔部进行自上而下的局部挤压成形,实现凝固过程的强制补缩。
首先,上述的方法充分利用了低压铸造平稳充填模具型腔、控制卷气和夹渣的特点,同时,凝固过程局部挤压成形实现了压力下金属的结晶与凝固,完成了强制补缩,所得到的铸件具有组织细化、力学性能优良的优点。
其次,低压铸造成形车轮为了保证液态金属自轮芯向辐条、辐条与轮辋连接处补缩,有时不得不加厚辐条,保证凝固过程补缩通道的存在,但生产中上述部位仍常出现收缩孔洞。而在轮芯实施局部挤压,对上述两部位实现了强制补缩,提高了铸件的致密性和质量,且在强制补缩的条件下,可对辐条进行适当减薄,实现了铸件的轻量化。
再次,传统的低压铸造技术为了在车轮或车轮中心盘铸件上实现补缩功能,需要增加轮芯工艺厚度。本发明通过对轮芯加工孔部进行局部挤压,利用该部位的液态金属强制补缩辐条、辐条与轮辋连接处,可以降低轮芯的凝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轮芯中心孔的机加工量。
最后,本发明在低压铸造基础上,仅增加轮芯部位的局部挤压,即可实现液体金属在轮芯向辐条、辐条与轮辋连接处的强制流动与补缩,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减低了生产的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上模中心位置设置一可相对上模作上下运动的挤压杆,利用挤压杆进入轮芯中心加工孔部的向下运动实现局部挤压成型。通过外力作用挤压杆后使得挤压杆对液态金属局部挤压,可以有效的增大对液体金属的挤压力,以达到更强的补缩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局部挤压成形过程中,利用伺服压力系统控制挤压杆的速度和位移,从而实现凝固补缩的定量控制。挤压杆与伺服压力系统的输出端连接,利用了伺服压力系统所具备的输出速度稳定准确、输出位移精确的特点,使得凝固补缩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铸件的致密性和质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局部挤压成形中挤压杆位移速度的范围为0.0005~0.01m/s,可满足不同形状和壁厚辐条、轮辋凝固补缩的要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局部挤压成形中挤压比压的范围为10~100MPa,避免比压过小,无法实现强制补缩;同时避免比压过大,导致铸件变形和模具受力太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压杆位于内浇口的正上方且挤压杆的直径大于内浇口的直径,在挤压杆局部挤压下行中,避免挤压力完全作用于内浇口部分,保证内浇口不与铸件分离、堵塞升液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液态金属充填模具型腔后,对内浇口强制冷却使内浇口处的液态金属凝固,切断了液态金属的回流通道,再进行局部挤压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驭风旭铝铸件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广州驭风旭铝铸件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99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式脱脂炉
- 下一篇:压接式空气动力型盘形悬式复合绝缘子串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