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嵌入式硅锗源漏区域的场效应晶体管中邻近效应的减少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9897.0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2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Y·S·忡;D·赖利;S·S·尔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H01L21/762;H01L29/78;H01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嵌入式 硅锗源漏 区域 场效应 晶体管 邻近 效应 减少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不适用
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或开发的声明
不适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领域。本发明的实施例更加具体针对应用应变工程技术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背景技术
被应用于集成电路的半导体技术的最新进步包括在半导体器件结构的制造中,“应变工程”(或可替代地,“应力工程”)的使用。作为MOS器件技术的基本原理,MOS晶体管在三极管和饱和区域中的源极/漏极电流(即,驱动)与沟道区中的载流子迁移率成正比。已经发现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沟道区的晶格中的应变调整可以增强在这些区域的载流子迁移率。一般来说,压应力增强p沟道MOS晶体管的沟道区中的空穴迁移率,而张应力增强n沟道MOS晶体管的沟道区中的电子迁移率。
各种的应变工程方法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根据被称为“嵌入式硅锗”(也称为“eSiGe”)的方法,p沟道MOS晶体管结构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从硅基板或阱区域蚀刻制成,并且被通过选择性外延形成的硅锗合金替换。通过在晶格中包含高达50%(原子的)或更多锗,由此产生的合金展现比硅大的晶格常数(即,SiGe的晶格中的单位晶胞之间的距离大于单晶硅中单位晶胞之间的距离)。因此,嵌入式SiGe源极/漏极区域向正在形成的p-沟道MOS晶体管的毗邻沟道区施加压应力。在沟道中的这个压应力增强p沟道MOS晶体管的空穴迁移率,以及提高晶体管的性能。众所周知,在典型的现代集成电路中,p沟道MOS晶体管本身展示比n沟道MOS晶体管低的驱动能力。这个较弱的p沟道MOS性能可以是CMOS开关速度的限制因素。因此,eSiGe是改善p沟道MOS晶体管的性能以及从而改善整体电路性能的有吸引力的技术。
图1a到1d以横截面示出包括eSiGe源极/漏极区域的常规p沟道MOS晶体管的制造。图1a示出具有n阱6的包括p型基板4的集成电路结构的一部分,其中所述n阱6以常规方式在基板4的表面的选定位置通过离子注入和扩散形成。浅沟道隔离结构5在基板4表面的选定位置通过常规的蚀刻和沉积工艺形成。调整最终晶体管的阀值电压的掺杂剂注入通常也在这个制造阶段被执行。在图1b所示的工艺阶段,栅极介电层7的热氧化或沉积在多晶硅栅结构8的沉积、光刻、蚀刻之后。在这个例子中,硬掩膜9用于保护多晶硅栅极结构8不受多晶硅蚀刻,并在这个制造阶段保留在原位。
为了在这个常规工艺中形成嵌入式SiGe源极/栅极区域,栅极介电层7被从源极/漏极区域移除,以及在栅电极8的外面的位置处n阱6的暴露位置被蚀刻,以便在下面单晶硅中形成凹槽10,如图1c所示。硬掩膜9保护栅极结构8免于凹槽蚀刻,但是某种程度上被这种蚀刻侵蚀。因此,在基板4的这个位置正形成的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区域处的凹槽10实质与栅极结构8自我对准。接着在所述凹槽蚀刻之后,硅锗合金的选择性外延被执行,用嵌入式SiGe结构12填充凹槽,如图1d所示。SiGe结构12通常是在外延期间被就地掺杂,也通过随后的离子注入被掺杂,从而变成重度掺杂的p型,形成这个晶体管的源区和漏区。在某些常规结构中,SiGe材料稍微“满溢或溢出”(overfill)超过所述凹槽上方,例如对于大约的凹槽10深度,溢出大约以确保横跨晶片的所有凹槽10被填充。在栅极结构8的侧壁上的源/漏注入之前,通过沉积和各向异性蚀刻,侧壁介电隔板13可以被形成,以限定更轻度掺杂的源/漏扩展。
作为进一步的背景技术,在某些常规集成电路中,无锗掺杂物的硅“帽”层可以在SiGe结构12的表面被形成。对于深的凹槽10,这个帽层可以是大约50到并且允许硅化直接反应,以在晶体管的源漏区形成金属硅化物覆盖层;所述硅的帽层在该硅化反应中被消耗掉。
如图1d中所建议的,嵌入式SiGe结构12对栅电极8下面的沟道区14施以压应变,这是因为锗原子的存在增加了SiGe结构12相对于周围硅的晶格常数。这种压应变提高了沟道区14中的空穴迁移率,从而加强了这种p沟道晶体管在“导通”状态的电流驱动。在图1d中所示的例子中,毗邻于栅电极8的SiGe结构12的边缘是“菱形”的。已经发现这种菱形的轮廓提供沟道区14中压应变的出色控制。其他的轮廓形状,例如“U形的”凹槽边缘在本领域中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些边缘的形状基于化学和等离子体条件由凹槽10的蚀刻限定,这在本领域中也是众所周知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9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