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9433.X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2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袁文辉;夏自龙;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4/06 | 分类号: | A61L24/06;C08L3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胶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贴剂,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工中医用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上,组织的再建仍然是以缝合为主要操作方法,但是有些部位是难以缝合的,再加上传统的外科手术缝合和器官组织的止血,不仅存在操作费时、需替代材料修复、增加手术和组织修补的困难,而且存在组织的炎性反应、感染、增生、破裂,甚至出现组织器官的损伤和不吸收等有害作用。如果能以胶粘剂代替传统的缝合,将是外科手术的一次革命。
1955年美国发明了Eastman910胶粘剂,即α‐氰基丙烯酸甲酯,由于其在衡量水存在下能迅速聚合和固化,并且发现它能粘接生物组织,因此被作为一种新型医用胶粘剂使用。但是α‐氰基丙烯酸低烷基酯如甲酯、乙酯的脆性大,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其具有较高的蒸汽压,在粘接表面上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又称为白化现象。白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粘接表面的美观性,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在外科手术的应用。
目前使用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时,降低脆性的方法主要有:(1)加入增塑剂,可以为内增塑或外增塑,内增塑剂有氰基戊二酸烯酯、氰基丙烯酸烷氧基酯等。外增塑剂有脂肪酸酯、二芳基醚、内酯等;(2)改变酯基,即随着酯基C原子数的增加,胶粘剂的韧性也会随着提高,高烷烃基酯的韧性好于低烷烃基酯,如α‐氰基丙烯酸丁酯的韧性强于α‐氰基丙烯酸甲酯。而降低白化的主要方法有:(1)控制施胶的环境,即保持施胶环境合适的温度和适度;(2)减少用胶量,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白化现象,但是用量的减少就要求胶粘剂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3)选用蒸汽压较低的α‐氰基丙烯酸烷氧基酯或高烷烃基酯,如α‐氰基丙烯酸丁酯和辛酯能够起到降低白化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使用方便、固化迅速、粘接固定、粘接时放热低,对皮肤刺激性小,解决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脆性,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且不会出现白化现象的医用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胶粘剂,以重量份数计,该医用胶粘剂原料配方组分构成如下:
α‐氰基丙烯酸辛酯80‐90
增塑剂5.5‐10
增粘剂4‐8
稳定剂0.5‐2
阻聚剂0.05‐0.1
所述增塑剂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按重量比20‐30:70‐80混合制得;
所述的增粘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所述的稳定剂为对甲苯磺酸;
所述的阻聚剂为对苯二酚。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α‐氰基丙烯酸辛酯用量为83‐88份。所述的增塑剂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按重量比25‐30:75‐80混合制得。
所述的医用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将α‐氰基丙烯酸辛酯、增塑剂与增粘剂加入到容器中,在35℃‐45℃条件下搅拌混合0.5‐1.5h,然后加入稳定剂和对阻聚剂,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优选地,所述搅拌混合的温度为40℃‐45℃,时间为0.5h‐1h。
现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使用方便,勿需外加催化剂,勿需加热、加压即可在室温下几秒钟内固化,且被粘体表面不需经特殊处理。
(2)制备的医用胶粘度低,易铺展,单位面积的使用量少,仅需1‐2滴。
(3)胶接强度高,粘接持久,并且粘合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4)使用安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妨碍人体组织的自身愈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配方:α‐氰基丙烯酸辛酯80g,增塑剂10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按重量份20:70配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8g,对甲苯磺酸2g,对苯二酚0.1g。
制备方法如下:将α‐氰基丙烯酸辛酯、增塑剂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依次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在40℃条件下混合搅拌1h,然后将对甲苯磺酸和对苯二酚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性能测试:
1.成膜时间:在直径为90mm的平皿中,加入0.3g/L碳酸氢钠50ml(现配制),用吸管吸取医用胶,在离液面5cm处滴下一滴,记录液面开始成膜时间。
试验结果:成膜时间为1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94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压榨机
- 下一篇:吡喹酮乳剂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