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D/A转换器积分非线性和微分非线性测量稳定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5633.8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4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蒲杰;胡刚毅;付东兵;刘军;俞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M1/10 | 分类号: | H03M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转换器 积分 非线性 微分 测量 稳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D/A转换器积分非线性(DNL)和微分非线性(INL)测量稳定度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提高高精度分段电流舵D/A转换器积分非线性和微分非线性测量稳定度的方法。它直接应用于高精度电流舵D/A转换器的参数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精度电流舵D/A转换器性能的日益提高以及后端对积分非线性和微分非线性(DNL/INL)参数进行修调的需要,对DNL/INL参数的测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计算转换器的INL和DNL,需要直接或者间接测量出D/A转换器的整个传递函数。测量电流舵D/A转换器电流输出时,通常将电流转换为电压进行测量。
传递函数的测量方法一般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方式,为按D/A转换器输入数据编码集依次输出电流,直接测量出传递函数,一个n比特的D/A转换器,则具有2n种输入数据编码形式,共需进行2n次测量,输出电流持续变化,变化范围为满量程。当测量高精度电流舵D/A转换器DNL/INL性能时,此方式的测量次数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
间接测量方式,仅测量D/A转换器输入数据编码集中部分输入数据编码的输出电流,利用测量结果,通过计算重构传递函数,常规的D/A转换器DNL/INL参数的间接测量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通过测量指定输入数据编码下的电流值,计算出D/A转换器高中低位独立电流源单元的输出数值,将高中低位独立电流源单元的输出数值,按照正常工作输入数据编码下电流源单元开关顺序进行线性求和,即可重构传递函数。这种方式减少了测量次数提高了测量效率,在D/A转换器DNL/INL参数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使用间接测量方式测量高精度电流舵D/A转换器DNL/INL参数时,依然存在如下问题:1)受输入数据编码限制,测量时输出电流变化范围接近满量程,导致负载电阻功耗不平均,温度效应比较明显,输出负载电阻的功耗导致发热从而改变电阻值,电阻值的变化影响测量的稳定度;2)受输入数据编码限制,测量时最大输出电流绝对值接近满量程,由于D/A转换器中电流源输出热噪声电流与电流源输出电流Iv存在如下比例关系:输出电流越小,噪声最小,当输出电流较大时,测量偏差加大,影响测量稳定度。当前14比特及以上精度的电流舵D/A转换器,内部结构通常采用温度计编码与二进制编码结合的分段实现方式,高位段为温度计编码。以16比特6-10分段电流舵D/A转换器为例,采用常规间接测量方式,测量输出电流变化范围约为满量程的96.9%,输出电流最大绝对值约为满量程的98.4%。
目前常规的高精度电流舵D/A转换器结构,仅由输入数据编码控制输出电流大小,即通过输入数据编码的译码结果控制独立电流源单元开关,这种结构下独立电流源单元输出组合完全固定,不能减小间接测量方式输出电流的变化范围及最大绝对值。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常规间接测量方式进行改进,同时有针对性地对高精度电流舵D/A转换器内部独立电流源开关译码电路进行修改,减小测量过程中输出电流的变化范围以及最大绝对值。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常规间接测量方式在高精度电流舵D/A转换器DNL/INL参数测量时稳定度不够的问题,本发明的提高D/A转换器积分非线性和微分非线性测量稳定度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控制信号设计及高位等权重电流源开关控制结构修改,实现测量自定义的高位独立等权重电流源单元输出组合,突破D/A转换器自身输入数据编码的限制,减小测量时输出电流的变化范围及最大绝对值,降低温度效应及电流源噪声影响,从而达到提高D/A转换器DNL/INL测量的稳定度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56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