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51527.4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8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鸰;李建军;李冬;王砚文;曾德文;李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手 穿戴 电容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键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使用更多的是物理键盘,但现有的物理键盘体积大,双手必须在一个键盘上操作,虽然准确率高,但是不仅笨重而且没法随身携带,更不可能双手自由活动。
物理键盘的缺陷显而易见,人们通过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制造出了虚拟键盘,比如激光虚拟键盘、基于视频的手势识别虚拟键盘、仿生表面肌电信号虚拟键盘、微软的surface触控键盘等,但现有的虚拟键盘需要额外的设备来提供摄像头或者激光来实现键盘的功能,虽然方便携带而且双手能自由活动但是准确率不高。
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使使用者的双手能够自由活动且按键的准确率更高。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包括:第一电容触控板、第二电容触控板,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之间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绑带,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上分别设置有绑带,用于双手进行穿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的正面为键盘面,背面为显示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包括:T、G、B、R、F、V、E、D、C、W、S、X、Q、A和Z键。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设备内嵌入有操作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容触控板的正面为键盘面,背面设置有工作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包括:Y、U、H、J、N、M、I、K、O、L和P键。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组件包括:数据处理器、电池、无线设备、存储芯片、外界设备扩展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第二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均为五层复合玻璃屏,包括:第一PET层、第一ITO层、OCA层、第二ITO层和第二PET层,所述第一ITO层附着于第一PET层的下表面;所述OCA层位于第一ITO层与第二ITO层之间,用以隔开第一ITO层与第二ITO层;所述第二ITO层附着于第二PET层的上表面。
本发明将传统的键盘一分为二,通过设置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且在每个电容触控板上都设置有绑带,方便双手进行穿戴,因为两个电容触控板是分开独立的两个设备,所以双手能够很好的自由活动;本发明将二十六个字母按照传统键盘上的物理位置分别布置在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上,且每个电容触控板采用被蚀刻的ITO层,这些ITO层通过蚀刻形成多个水平和垂直电极。当手指接触触摸屏时,手指作为导体,会和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内的ITO层形成外部电容,外部电容和ITO层自有的内部电容形成并联电路,改变内部电容的容量。通过高频交流电检测内电容容量的改变,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通过触摸点的位置来确定触摸点是落在哪个字母按键上,进而实现准确的输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容触控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用户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时,手指与电容触控板之间形成的并联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PET层; 2-第一ITO层; 3-OCA层;
4-第二ITO层; 5-第二PET层; 6-电容触控板;
11-第一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 12-第二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
61-第一电容触控板; 62-第二电容触控板;
7-绑带; 8-手指; 9-内部电容;
10-外部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15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