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机人造大理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6322.7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6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韦华;童军;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格林森新型建材科技(应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38/02;B28B3/00;B28B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刘俊玲;张亚军 |
地址: | 4302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机 人造 大理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人造大理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二三十年来,国际石材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全球石材生产量和贸易额每年分别以7.3%和9.2%的速度增长,整个石材行业的发展明显快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就目前的装饰石材从产品、产品技术、产品性能、产品应用缺乏连贯及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产品单一、技术匮乏、性能两级分化、环境协调性差、应用粗放、生产工艺污染严重等问题。
建筑装饰用石材产品有天然石材和仿石材两大类,天然石材荒料经锯切、表面加工而成天然石材,以花岗石、大理石为主,目前,天然石材的技术主要集中在切割、打磨、抛光等设备研究及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受资源限制以及地域、环境的不同,产品色差严重,并具有影响外观质量的锈斑,设备技术上尚未突破;
第二,天然石材以天然材质、耐火、低膨胀低收缩、耐冻、耐磨、耐久、高强度为显著性能,除部分石材具有吸收特定光谱线而具有负离子发生外,未具有显著生态特性;
第三,天然石材加工为大量的切割、打磨、抛光工序,生产环节有不可避免的废水、粉尘、边角荒料、噪声以及资源的不可再生,其环境协调性低;
仿石材主要包括人造大理石、有机类仿石材两类,按其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同,主要包括聚酯基仿石、复合基仿石、硅酸盐基仿石。从公知的专利及技术,仿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仿石类表面光洁、色泽、花色的改性,专利文献CN2635792A公开了将不饱和聚酯树脂、氢氧化铝、碳酸钙粉按一定配合比,经拌合、浇注、压缩、挤压在模具中固化而成,以提高其细腻仿真石感;CN1284935A公开了不饱和聚酯树脂与具有蓄光性的夜光性物质和透明无机骨料;CN1762880A公开了添加抗菌剂以制备抗菌人造石。对于,硅酸盐基仿石为成熟技术,产品多以粗放型道路材料为主,基本处于低端建筑装饰应用。在CN102432261A公开了一种石膏大理石及制备方法,以水化结构水、水化时间分别为压制成型用水、压制时间,突破了在微观结构、产品性能、生产工艺的技术瓶颈。就目前现有技术来看,仿石产品、制备技术及工艺、性能、环境协调性存在的问题为:
第一,因存在不饱和树脂收缩力达7~8%,在产品应用后期,由于收缩而饶曲变形、老化、失去光泽,目前尚未得到解决,此外,具有聚合物树脂固有的不耐高温;复合基仿石此技术主要用于天然装饰石材局部修复,产品规模化生产缓慢;硅酸盐基仿石主要以水泥雪花状晶体水化物的微观结构为主,耐磨、耐久性性低、产品耐候性敏感;
第二,聚酯基仿石、复合基仿石中不饱和树脂与固化剂、引发剂配合使用,因树脂分子结构含有苯环,以及卤代烃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健康与环境产生危害;
第三,硅酸盐基仿石、石膏大理石分别形成以硅酸钙、硫酸钙晶体为主的基体相,水化成型水以操作性为指标,多余的游离水迁移对分子晶体结构有显著性影响,难以形成致密的网络结构而在宏观上表现出物理性能提升空间小,耐磨耐候性不足,同时,其生态性研究及制备技术尚属空白。
综上所述,研发人造的仿大理石材是缓解天然石材紧缺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发展无机人造大理石,能够充分利用无机材料特有的环保特性及可塑性,制备出具有一定生态型的无机大理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机人造大理石,以替代日渐稀缺的天然石材、非环保性的人造大理石、从而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资源永续不衰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制备所述的无机人造大理石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
提供一种无机人造大理石,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无机胶凝粉料100.0份、非晶质SiO2矿化粉8.0~25.0份、可分散短切纤维3.0~7.5份、改性助剂0.0~15.0份、复配溶液20.5~77.0份、发泡剂0~0.8份。
本发明优选的方案中,无机人造大理石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无机胶凝粉料100.0份、非晶质SiO2矿化粉8.0~15.0份、可分散短切纤维3.5~5.5份、改性助剂5.0~12.0份、复配溶液25.0~50.0份、发泡剂0~0.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格林森新型建材科技(应城)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格林森新型建材科技(应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6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