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油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2608.8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2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章家续;张应兵;钱多德;张建操;房程程;李欢;王宏大;许涛;田国庆;董先瑜;陈亮;张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挡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尤其涉及汽车发动机曲轴箱的机油挡板。
背景技术
车辆运行过程中,发动机油底壳的机油会随着整车的颠簸而运动,晃动起来的机油容易泡沫化;同时曲轴在曲轴箱内做旋转运动,油底壳的机油会被旋转运动的曲轴搅拌起来而加剧机油的泡沫化,且会消耗曲轴的有效功。如果机油晃动过于剧烈,将会造成机油集滤器吸不到机油。
一般地,机油挡板安装于油底壳内,机油挡板完全浸于油底壳的机油内。由于一部分机油位于挡板之上,不能完全地起到挡油的作用。机油集滤器安装于油底壳内,这样需要在机油挡板上开设避让孔,以安装机油集滤器。机油有可能通过避让孔晃动至挡板之上。
另一方面,为加强缸体裙部的刚度,降低缸体裙部的振动,通常设置一加强板连接缸体裙部的两侧。
申请号为201020111286.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独立式汽车油底壳挡油板结构,其位于曲轴箱和油底壳之间,将曲轴隔离开,其拱状挡油板的中间部位有多个长孔,挡油板汽车运行中发生颠簸,油底壳内的机油会经长孔向上溢,具有增强曲轴箱整体结构强度、减振的作用,但不能起到很好的挡油作用。
因此急需一种挡油、回油效果好,且同时可以增强缸体结构刚度,降低缸体振动的机油挡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油挡板,安装于油底壳内机油液面以及机油集滤器的上方,其采用两个具有高度落差的圆弧板,两圆弧板之间具有泄油孔,泄油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较小,因此具有较好的挡油和回油的作用,且能够加强曲轴箱两侧裙部刚度,起到减振的作用。
一种机油挡板,其连接曲轴箱两侧,其位于曲轴的平衡块的下方,所述机油挡板位于油底壳内机油液面以及机油集滤器的上方,所述机油挡板包括:
第一圆弧板;
第二圆弧板;
过渡板,其上具有条形的泄油孔;
所述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板与所述第二圆弧板,所述泄油孔位于所述机油挡板的最低处,所述过渡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60度。
可选择的,所述机油挡板连接缸体两侧的裙部。
可选择的,所述第一圆弧板及所述第二圆弧板的弧面与所述平衡块的弧形运动轨迹一致。
可选择的,所述泄油孔贯通整个过渡板。
可选择的,所述上曲轴箱具有回油侧,所述泄油孔的下方靠近所述第一圆弧板,所述第一圆弧板位于所述回油侧。
可选择的,所述机油挡板为一体成型。
可选择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与所述油底壳的连接端具有纵向加强筋,且/或所述第二圆弧板与所述油底壳的连接端具有纵向加强筋。
可选择的,所述机油挡板具有多个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自所述第一圆弧板与所述油底壳的连接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圆弧板与所述油底壳的连接端;所述横向加强筋将泄油孔隔成多个。
可选择的,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截面形状为U形。
可选择的,所述连接端具有固定凸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机油挡板包括第一圆弧板、过渡板、第二圆弧板,圆弧板面可以增加机油挡板本身的刚性,减轻曲轴箱缸体振动,增强缸体结构强度;过渡板上具有条形泄油孔,泄油孔平行于曲轴轴向分布,第二圆弧板较第一圆弧板更靠近平衡块,使过渡板上的泄油孔处于机油挡板的最低处,汇集于隔板上的机油可以完全的回流至油底壳内,而不会存在总有一部分堆积在隔板上不能回流的情况,同时减缓了机油老化;过渡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60度,故泄油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较小,使隔板下方油底壳中的机油不易自泄油孔进入隔板,具有很好的挡油作用,且具有更好的加工工艺性。机油挡板位于油底壳内机油液面以及机油集滤器的上方。油底壳内的机油可以完全地位于机油挡板之下,挡油效果更好。同时机油集滤器位于机油挡板之下,不需在机油挡板上设置机油集滤器避让孔,避免了油底壳的机油通过避让孔进入曲轴箱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连接缸体两侧的裙部,可以起到裙部加强板的作用,即增强曲轴箱优选地增强缸体裙部的刚度,降低缸体的振动。
进一步地,第一圆弧板及第二圆弧板的弧面,与平衡块的弧形运动轨迹一致,使曲轴箱内的布置更为紧凑,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整体高度。
进一步地,泄油孔贯通整个过渡板,便于加工且具有更好的回油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圆弧板位于上方机油的回油侧,更利于机油在隔板的第一圆弧面上汇集后,直接通过泄油孔回流。
进一步地,机油挡板为一体成型,加工方便,且便于批量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26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压负荷在线调相控制方法
- 下一篇:新型节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