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然复配棕色素制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2013.2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邹伟;郭炳其;黄娜;陈艳俐;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紫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7/22 | 分类号: | C09B67/22;C09B61/00;A23L1/275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瞿晖 |
地址: | 435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 棕色 制剂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色素制剂,具体是一种天然复配棕色素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焦糖色素(Caramel pigment)是食品工业中使用广泛的一种天然着色剂,为深褐色的液体或固体。国家标准GB8817-2001中,按照焦糖色生产工艺不同,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种为普通法制得的焦糖色素,这类焦糖色素在制造中没有采用含铵化合物或亚硫酸盐作为催化剂(或加工助剂),主要用于低、中度酒的着色,也可用于酿造、烘烤业等;第二种为氨法制得的焦糖色素,指采用氨作催化剂生产的焦糖色素,主要用于酿造、啤酒等;第三种为亚硫酸铵法制得的焦糖色素,指使用亚硫酸氨盐作为催化剂生产的焦糖色素,也称为耐酸性焦糖色素,在酸中稳定,主要用于软饮料工业。即目前还没有一种焦糖色素能够同时适用于所有的应用领域。由此可见,不同制备方法生产的焦糖色素在使用过程中与使用对象之间存在一个相互适应的问题,如使用不当,在光热条件下储存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褪色现象。此外,20世纪60年代就研究发现,亚硫酸铵法生产焦糖色素过程中产生一种4-甲基咪唑的环状物具有致癌性;且一些国家曾一度因此禁用焦糖色素。1974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认为焦糖色素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同时对4-甲基咪唑作了限量规定<200mg/kg。
近四十年来,随着除焦糖色素之外的各类天然色素的研发、生产取得长足进展,人们每天摄取含焦糖色素的食品总量的日益增加以及对各类食品安全性的追求,用对光热更稳定且完全不含4-甲基咪唑的天然色素取代现用的焦糖色素已成必然趋势。但同时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由于人们日常食用的酱油、可乐、保健酒等长期使用焦糖色素调色,其固有的颜色特征已深深印入消费者的脑海中,并已成为与食品合为一体的固有特征;因此,为了避免采用他种色素替换焦糖色素后造成的色差带给消费者在视觉上的不满足感,开发一种对光热稳定性强,应用领域广,生产过程不产生有害化学物质(4-甲基咪唑),绿色安全,并且用其调色后与焦糖色极度相似的焦糖色素替代物,是本行业正在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天然复配棕色素制剂,该制剂由两种天然色素,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本制剂适用范围广,几乎涵盖食品、调味品、饮料等领域,性质稳定,而且生产过程绿色安全,绝对不含有4-甲基咪唑类有害物质。调色后与焦糖色接近,易于为消费者接受,完全可替代目前使用的焦糖色素在各类食品、饮料及调味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由红色指数5.0-7.0,色率8000-12000的板栗壳液体色素和色价为100—120的粉体红曲红色素组成,板栗壳液体色素与粉体红曲红色素的重量比为30—40∶1。
本发明中所述板栗壳液体色素是由以下方法制得:⑴将板栗壳粗提液依次采用碟式离心和硅藻土过滤,得滤液;⑵在滤液中依次加入滤液体积3%—5%的柠檬酸和0.1%的NaCl搅匀,静置10h,过滤,收集沉淀;⑶将沉淀物用5—10倍、体积分数为30—50%的乙醇、甲醇或正丁醇溶解,过滤,滤液于50—65℃浓缩至1/8—1/5体积,回收完乙醇、甲醇或正丁醇后即得。
本发明中所述粉体红曲红色素为黑紫色固体粉末,优选湖北紫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本发明中所述的天然复配棕色素制剂作为焦糖色素替代物在制备食品中的应用。
所述的食品包括烘焙食品、冷冻食品、腌制食品。
本发明中所述的天然复配棕色素制剂作为焦糖色素替代物在制备饮料中的应用。
所述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果蔬饮料、酒精饮料。
本发明中所述的天然复配棕色素制剂作为焦糖色素替代物在制备调味品中的应用。
所述的调味品包括酱油、醋、酱及酱菜。
本发明中所述的天然复配棕色素制剂作为焦糖色素替代物在制备糖果、巧克力中的应用。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板栗壳液体色素是本公司生产的产品,为棕色或棕褐色液体,易溶于pH4-14的水溶液及稀醇溶液,对光热稳定性好。其色率为8000-12000,红色指数为5.0-7.0,其产品及其制备方法于2013年4月24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31014370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紫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紫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20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鸭肉调理品去腥味工艺
- 下一篇:洗衣机三脚架轴表面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