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降高血压活性的吡咯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0064.3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8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贺怀贞;贺浪冲;王涛;王程;周楠;贺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1/052 | 分类号: | C07D491/052;A61K31/407;A61K31/496;A61P9/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血压 活性 吡咯 香豆素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降高血压活性的吡咯香豆素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R为氢原子、烷基、烯基或取代的氨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高血压活性的吡咯香豆素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为氢原子、异戊烷基、异戊烯基、烯丙基、2-(二甲氨基)-乙基、2-(二异丙氨基)-乙基、2-(吡咯-1-基)-乙基、2-(哌啶-1-基)-乙基、2-(氮杂环庚-1基)-乙基、2-(4-二苯甲基哌嗪)-乙基、2-吗啉基乙基、2-(二甲氨基)乙基、2-(苄基(甲基)氨基)-乙基、3-(二甲氨基)-丙基或3-(二甲氨基)-2-甲基丙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高血压活性的吡咯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当R为氢原子时,以香兰素为原料,经过酰化、硝化、水解、Henry反应,还原反应、缩合反应、Pechmann反应得到吡咯香豆素化合物9-羟基-8H-吡喃[3,2-f]吲哚-2-酮;
2)9-羟基-8H-吡喃[3,2-f]吲哚-2-酮的酚羟基发生醚化反应,与至少含有2个碳原子的侧链相连接,得到吡咯香豆素类化合物;其中,-OR中的R为氢原子、烷基、烯基或取代的氨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降高血压活性的吡咯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9-羟基-8H-吡喃[3,2-f]吲哚-2-酮的制备为:
1)将10.00g香兰素溶于50mL质量浓度为5%~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之后将配制成的0.1mol/L~10mol/L的醋酸酐-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其中,香兰素与醋酸酐的摩尔比为1:1.5~1:3,待滴完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4h~24h,反应完毕后分液,水相用乙醚萃取,合并有机相,然后依次用清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有机相,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析出白色固体,加入20mL冰乙醇搅拌分散,抽滤,并用冰乙醇3×10mL洗涤滤饼,避光干燥得到乙酰化香兰素;
2)将40mL发烟硝酸冷却至-20℃~-40℃,之后在搅拌下将步骤1)得到的乙酰化香兰素在20min~1h内投入到发烟硝酸中,投料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15min~1h,待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mL冰水中,析出白色固体,抽滤,并用冰水洗涤滤饼,干燥,得到2-硝基乙酰化香兰素;
3)在搅拌下,将步骤2)得到的2-硝基乙酰化香兰素溶解在60mL质量浓度为5%~20%NaOH溶液中,少量不溶物加热使其溶解,搅拌20min~2h后,在冰水浴下加入2mol/L HCl调节pH=3-4,此时有淡黄色固体析出,抽滤,用冰水洗涤滤饼,避光干燥,得2-硝基香兰素;
4)将步骤3)得到的2-硝基香兰素用100mL冰醋酸溶解,并依次加入醋酸铵、硝基甲烷,其中,2-硝基香兰素、醋酸铵及硝基甲烷的摩尔比为1:2.5:3~1:4:6,原料在室温下搅拌混合均匀,之后升温回流搅拌反应2h~8h,待原料反应完毕后降温至40℃,并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再用清水、饱和NaCl水溶液依次洗涤有机相,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flash色谱柱分离,得4-羟基-3-甲氧基-2,β-二硝基苯乙烯;
5)将步骤4)得到的4-羟基-3-甲氧基-2,β-二硝基苯乙烯溶于10mL无水甲醇中,加入钯碳加氢催化剂,含量以Pd计≥10.0%,其中,4-羟基-3-甲氧基-2,β-二硝基苯乙烯与钯碳加氢催化剂重量比为1:0.1~1:0.01,搅拌均匀后依次加入甲酸铵、冰醋酸,其中,4-羟基-3-甲氧基-2,β-二硝基苯乙烯、甲酸铵及冰醋酸的摩尔比为1:5:0.5~1:20:1,室温搅拌5h~10h,之后再补加5~20倍摩尔量的甲酸铵搅拌反应过夜,待原料反应完毕后,过滤除去钯碳加氢催化剂,保留滤液并减压除去溶剂,加入清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然后依次用清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有机相,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分离,得6-羟基-7-甲氧基吲哚;
6)将丙炔酸溶于二氯甲烷中,配制成0.1mol/L~10mol/L的丙炔酸-二氯甲烷溶液,冰水浴至0℃,搅拌1min~10min,后加入1~3倍摩尔量的DCC,待反应液由澄清变为白色浊液时,加入0.5~1倍摩尔量的步骤5)得到的6-羟基-7-甲氧基吲哚,这时反应液的颜色变为棕色浊液,最后将0.1~0.3倍摩尔量的DMAP加入到反应液当中,之后在0℃下反应2h~4h;待反应结束后,减压旋蒸除去溶剂,之后加入乙酸乙酯,抽滤,并用乙酸乙酯洗涤滤饼,合并有机相,后依次用清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柱层析分离,得6-丙炔酸酯基-7-甲氧基吲哚;
7)将步骤6)得到的6-丙炔酸酯基-7-甲氧基吲哚溶于10mL二氧六环和1,2-二氯乙烷体积比1:1的混合液中,后加入10%摩尔量的PtCl4,在60℃~80℃下反应1.5h~3h,待反应结束后,降温过滤除去PtCl4,减压旋蒸除去溶剂,所得残留物质用50mL乙酸乙酯溶解,并依次用清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有机相,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经柱层析分离,得9-羟基-8H-吡喃[3,2-f]吲哚-2-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006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