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擦离合器板、摩擦离合器以及驱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0659.0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3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安藤淳二;安藤宽之;津田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F16D27/07 | 分类号: | F16D2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苏琳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离合器 以及 驱动力 传递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摩擦离合器板、摩擦离合器以及驱动力传递装置,该摩擦离合器板为相对于内离合器板(61)能够相对旋转且能够相对移动地对置的外离合器板(62),该外离合器板(62)具有接触面(滑动面)(62b)以及微细槽(62c),其中,接触面(62b)在与内离合器板(61)之间夹设润滑油并能够与内离合器板(61)接触,微细槽(62c)由多个向滑动面(62b)侧开口并具有规定的槽间距的槽部(620c)构成,滑动面(62b)的接触面积相对于对滑动面(62b)的接触面积加上微细槽(62c)的开口面积而得的面积的比例在初始状态为90~9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擦离合器板、摩擦离合器以及驱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在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存在为了抑制接触面(滑动面)的磨损来提高耐久性,而具备具有多个向滑动面侧开口的微细槽的摩擦离合器板的摩擦离合器(例如日本特开2005-36863)。
在这种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夹设于上述的摩擦离合器板、与相对于该摩擦离合器板能够相对旋转的摩擦离合器板之间的润滑油的油膜厚度被维持在适当的尺寸。由此,使两摩擦离合器板间的摩擦系数μ的相对于滑动速度v的依赖性(μ-v特性)形成为正斜率性(δμ/δv≥0),从而能够确保抖动防止性能优秀的良好的驱动力传递特性。
然而,在上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希望摩擦离合器板的滑动面在经过作为装置的寿命假定的使用时间后的时刻也维持良好的驱动力传递特性。因此,需要即使由于长时间使用引起滑动面磨损也能够维持适当的微细槽,从而确保滑动面的油膜的状态良好。
但是,在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存在下述情况,即由于摩擦离合器板的微细槽形成为具有从其开口部趋向底部而慢慢变窄的槽宽的剖面大致三角形形状,所以特别是在使用初期(最初置于市场的流通过程的时刻)滑动面变狭,面压变高,所以由于滑动面的磨损引起微细槽的槽宽显著减小,从而存在在使用初期和长期使用后驱动力传递特性大幅度变动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即使夹设于两摩擦离合器板间的润滑油有温度变化,在两摩擦离合器板间传递的扭矩(传递扭矩)尽可能不取决于润滑油的温度的情况也很重要。通常,如图9所示,可知传递扭矩由固体接触带来的扭矩(A)和流体(润滑油)剪切带来的扭矩(B)之和(A)+(B)构成。根据图9可知,固体接触带来的传递扭矩(Nm)几乎不取决于润滑油的温度(℃)而表示为大致恒定的值,与此相对,流体剪切带来的传递扭矩在润滑油低温时大幅度变化。这可以考虑是因为润滑油的粘度在低温时比在高温时高引起的。
因此,在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希望即使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润滑油的粘度变高、或变低,传递扭矩的变化也较小,即温度依赖性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温度依赖性低、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的驱动力传递特性的摩擦离合器板、摩擦离合器以及驱动力传递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摩擦离合器板,其配置为相对于接触对象能够相对旋转且能够相对移动地对置,具有接触面以及微细槽,其中,接触面在与上述接触对象之间夹设润滑油并能够与上述接触对象接触,微细槽由多个向上述接触面侧开口并具有规定的槽间距的槽部构成,上述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相对于对上述接触面的接触面积加上上述微细槽的开口面积而得的面积的比例在初始状态为90~96%。
在上述摩擦离合器板中,可以形成为上述微细槽的多个上述槽部的槽间距被设定为400μm~600μm。
在上述摩擦离合器板中,也可以形成为上述接触面与设于上述接触对象的钻石状碳被膜对置。
在上述摩擦离合器板中,也可以形成为上述槽部的相对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的面积被设定为200μm2~700μm2。
在上述摩擦离合器板中,也可以形成为上述微细槽的多个上述槽部彼此独立,并且形成为圆环状的凹槽而同心状地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0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