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直链烷基酚醛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原油破乳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8303.3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6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余志兵;吴倩;葛圣才;诸勤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33/04 | 分类号: | C10G3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蒋家华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链 烷基 酚醛树脂 起始 原油 乳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用于消除原油开采冶炼过程中原油乳化状态的破乳剂,具体是以直链烷基酚醛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原油破乳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强化注水采油技术、尤其是热采技术的应用,原油乳状液的含水量明显增加。现有技术中,在二次采油后期和三次采油阶段,实施了酸化、压裂、堵水、调剖等多种增产措施,各种化学驱油的注入以及稠油比例的提高,采出液也变的越来越复杂。一些常规的破乳剂已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原油破乳需要。扩散和破乳能力是反映破乳剂性能优劣的两个主要指标。
油田采出原油和原油中的水,在天然乳化剂的作用下会形成乳状液,而这些油水乳状液在开采和集输过程中经过再次搅拌,会进一步分散,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原油乳状液。随着油田生产进入高含水期,并且各种高酸、高硫、粘度大、比重大的各种劣质原油参炼比例越来越高,原油乳化现象日趋严重,现有破乳剂很多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破乳要求,国内现有的破乳剂多存在着以下缺点:单一破乳剂的破乳能力普适性差,针对当前的原油状况破乳能力下降,破乳剂的用量逐渐加大,为了应对这些情况,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普适性广,破乳能力强,用量少的破乳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直链烷基酚醛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原油破乳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以直链烷基酚醛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原油破乳剂,其通式为A-(PO)a-(PO)b-(EO)c-(PO)m,其中PO为-(CH2-O-CH2CH2)-,EO为-(O-CH2CH2)-,A为R为碳数为6-10的直链烷基,n为5-13的整数,a+b=m,通式的重均分子量为2800~3500,通式中EO的质量为PO与EO质量和的15%-25%。
本发明中,PO为丙烯氧基,EO为乙烯氧基。
为了增强破乳效果,R为碳数为9的直链烷基。
为了增强破乳效果,通式中EO的质量为PO与EO质量和的15-25%,优选为15%、20%或25%。
为了制备方便,同时保证产品的破乳效果,一种以直链烷基酚醛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原油破乳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直链烷基酚醛树脂作为起始剂,在碱催化剂下,在温度为115~155℃,压力为0.1~0.8MPa的反应条件下,通入PO进行聚合反应,待釜内压力降为零,反应结束,得中间体,其中,起始剂与PO的投料质量比为1:(300~510);
(2)将步骤(1)所得的中间体与碱催化剂,在温度115~155℃,压力0.1~0.8MPa的反应条件下,先通入PO进行聚合反应,待釜内压力为零后,再通入EO进行聚合反应,待釜内压力为零后,最后在通入PO进行聚合反应,待釜内压力为零后,聚合反应结束,脱水后出料,得以直链烷基酚醛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原油破乳剂。
为了制备方便、提高收率、同时保证产品的破乳效果,步骤(1)中,直链烷基酚醛树脂的制备为:将烘熔的直链烷基酚,在碱催化剂下,温度为50℃-80℃下,缓慢滴加37%的甲醛溶液,直链烷基酚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0.8-1.5);甲醛溶液滴加完后,升温至100℃-120℃,反应1.5-2.0h,再在真空度为-0.08Mpa~-0.1Mpa、温度为145℃~155℃的条件下,脱水2~3h后,得直链烷基酚醛树脂。
为了进一步提高破乳效果,直链烷基酚为直链壬基酚。
为了方便易得,同时提高反应速率、保证产品性能;步骤(1)和步骤(2)所用的碱催化剂为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用量参照现有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破乳效果,上述以直链烷基酚醛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原油破乳剂的应用。
上述应用优选将以直链烷基酚醛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原油破乳剂、重芳烃和甲醇按照质量比为(4~6):(3.5~5.5):(0.5~1.5)的比例混匀,得破乳剂溶液,然后将破乳剂溶液加入到原油中破乳。
为了保证破乳效果,同时节约成本,破乳剂溶液的加入量为5-15ppm,破乳温度为120-145℃,破乳时间为8-25min。
本发明未特别说明的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83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