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铝基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5912.3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焕平;徐时清;杨清华;张文娟;汤雨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C03C10/00 | 分类号: | C03C1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玻璃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铝基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的革新和发展,电子器件正朝着高集成化、微型化、模块化、高可靠性以及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复杂的电子器件对封装基板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合适的热膨胀系数,以及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同时由于金属电极的熔点较低(Cu为1083℃,Ag为961℃),在电子器件制备过程中,为使基板能与金属电极(如Cu或Ag)共烧,要求基板材料具有较低的烧结温度。
Al2O3基玻璃陶瓷体系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电子基板材料,其烧结温度可低至800-900℃,能实现与金属电极的共烧,但是其热导率普遍不高,仅为2-4W/(m·K)。如DuPont公司951系列硼硅酸铅/Al2O3基板,其烧结温度为900℃左右,但热导率仅为3.0W/(m·K)左右。因此,如何制备获得烧结温度低于900℃,以达到与金属电极共烧的目的,同时导热性能等综合性能更佳的基板材料,是当今电子器件向高集成化和模块化发展的关键。
AlN陶瓷具有高的热导率、与硅相匹配的热膨胀系数、低的介电常数、良好的绝缘性及环保无毒等优点,是当今最理想的电子器件基板材料,然而纯AlN陶瓷高达1900℃的烧结温度严重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为了充分利用氮化铝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同时又避免其高的烧结温度,一些研究者通过在氮化铝粉体中添加适量玻璃粉体,在较低烧结温度下制备获得热导率较高的氮化铝基玻璃-陶瓷复合材料。如(J Mater Pro Techno, 1999, 89, 497-500)和(J Mater Sci, 2000, 16, 4137-4141)在AlN粉体中添加适量堇青石玻璃粉,1200℃热压烧结得到致密结构的AlN/玻璃,热导率为4.4W/(m·K);(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79-82)在950℃热压烧结得到了AlN/SiO2-B2O3-ZnO-Bi2O3复合材料,热导率为5.1-9.3W/(m·K);(电子元件与材料, 2008, 27, 58-61)以硼硅酸铅玻璃粉作为添加剂,在900℃热压烧结获得了热导率高于10W/(m·K)的玻璃-陶瓷复合材料。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可知,以氮化铝粉体和玻璃粉体为原料,可以在较低温度下通过热压烧结获得热导率大于5.0W/(m·K)的氮化铝基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相比于氧化铝基玻璃陶瓷的热导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上述研究中所采用的热压烧结工艺复杂、制备成本较高,且烧结温度也仅能降低至900-950℃;由于氮化铝在高于850℃的氧化气氛下会转变成氧化铝,因此必须得在保护气氛中进行烧结,由此又增加了制备成本。此外,部分研究者选用了对环境有毒的含铅玻璃,也限制了氮化铝基玻璃陶瓷的工业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800℃以下的空气中常压烧结、并具有良好热导率的氮化铝基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氮化铝基玻璃陶瓷,其重量份数组成为:
氮化铝 30~50份
氧化钙 8~12份
三氧化二硼 7~11份
二氧化硅 17~24份
氧化锌 1~2份
氧化镁 13~18份
二氧化锆 1~2份。
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氮化铝基玻璃陶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氧化钙8~12份、三氧化二硼3~5份、二氧化硅7~10份、氧化锌1~2份,混合均匀后放入氧化铝坩埚中,在1200℃~1300℃保温30分钟熔融,将熔融的玻璃液直接倒入冷水中,取出干燥后研磨至粒径为1~5μm,获得CBSZ玻璃粉体;
(2)称取氧化镁13~18份、三氧化二硼4~6份、二氧化硅10~14份、二氧化锆1~2份,混合均匀后放入氧化铝坩埚中,在1250℃~1350℃保温30分钟熔融,将熔融的玻璃液直接倒入冷水中,取出干燥后研磨至粒径为1~5μm,获得MBSZ玻璃粉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5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贴胶片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