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桑色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9953.1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2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居沈贵;薛峰;邢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30 | 分类号: | C07D31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袁正英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色素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桑色素是一种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它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质,存在于中药桑叶,桑白皮和桑椹等桑科植物中。木全章,李奇勋等人(植物学报,第24卷,第2期):采用从滇产菠萝蜜和牛肚子果树心材中分得桑色素(morin),总得率约为0.15%。由于天然存在量较少,提取较为复杂。
1906年德国Kostaneoki博士等人在(Ber.Dtsch.Chem.Ges(1906),39:625–628).采用查尔酮工艺,首先合成2’-氧-4’,6’,2,4四甲氧基查尔酮,然后采用三硝酸异戊酯和稀硫酸水解方法,上3-位羟基的方法,合成三甲氧基桑色素。1929年Robinson,Robert等人在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61-7,使用Ω-methoxyphloracetophenone和2,4-(MeO)2C6H3CO2Na,在180度加热反应,然后在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中煮沸,得到3,2',4'-三甲基桑色素醚。其原料市场无法供应,其原料本身合成也很复杂,而且得率很低。
由于以上天然提取桑色素和人工合成甲氧基桑色素的缺点,故而迫切需要开发出新工艺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减少对自然生物环境提供的不足和传统工艺路线复杂带来的隐形环境污染而提供一种桑色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桑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1,3,5-三羟基-2-甲氧基苯甲基酮为原料,与2,4-二甲氧基苯甲酸或2,4-二甲氧基苯甲酸衍生物在溶剂中,缚酸剂存在下反应生成2-(甲氧乙酰基)-1,3,5-苯甲酸三(2’,4’-二甲氧基)苯酯(化合物1),经过乙酸和盐酸作用下,环合生成2-(2’,4’-二甲氧基苯基)-3-甲氧基4H-苯并吡喃-4-酮(化合物2),再与脱甲基试剂经过加压反应脱除甲基,最终得到桑色素。
优选所述的2,4-二甲氧基苯甲酸衍生物为2,4-二甲氧基苯甲酰氯、2,4-二甲氧基苯甲酸酐、2,4-二甲氧基苯甲酰溴或2,4-二乙氧基苯甲酰氯。更优选采用2,4-二甲氧基苯甲酰氯;所述的溶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更优选采用甲苯。
所述的1,3,5-三羟基-2-甲氧基苯甲基酮与2,4-二甲氧基苯甲酸或2,4-二甲氧基苯甲酸衍生物和缚酸剂摩尔比优选为1:(2.7-4.5):(3-5);更优选为1:(3.0-4.0):(3.3-4.4);
优选所述的缚酸剂为吡啶、三乙胺、碳酸钠或碳酸钾。更优选为吡啶。
优选2-(甲氧乙酰基)-1,3,5-苯甲酸三(2’,4’-二甲氧基)苯酯、乙酸和盐酸之间摩尔配比为1:(1-100):(1-100);更优选为1:(10-50):(10-50)。
优选脱甲基试剂为三氯化铝/乙腈体系、三溴化铝/乙腈体系、三溴化硼/二氯甲烷、三溴化硼/甲醇溶液体系、三氯化硼/乙醚或三溴化硼/甲醇体系(市售);更优选采用三溴化硼/二氯甲烷体系。
优选2-(2’,4’-二甲氧基苯基)-3-甲氧基4H-苯并吡喃-4-酮与脱甲基试剂摩尔比为1:(1-100);更优选配比1:(10-70)。
优选加压反应脱除甲基的压力为1-20atm,更优选为5-10atm。
在醋酸和盐酸条件下,加入化合物1,回流反应6-8h,环合生成得到化合物2。
溶剂的加入量为控制溶解反应原料即可。
有益效果:
1.由于采用2,4-二甲氧基苯甲酰氯作为原料,既是反应必须的基团引入试剂,同时又保护羟基,生成酚酯,容易生成化合物1,而且性质温和,在醋酸和浓盐酸回流条件下,即可以去除酚羟基甲基保护基团,同时边水解,边环合,顺利高效生成化合物2。
2.本工艺生成的副产物2,4-二甲氧基苯甲酸,可以重新制备2,4-二甲氧基苯甲酰氯,使得整个反应既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
3.本工艺脱甲基试剂采用工业级别的产品,原料来源广泛,易于采购。例如三溴化硼/二氯甲烷17%溶液,三氟化硼/乙醚47%溶液,等等。均来至市场,直接使用。
4.反应后处理简单,桑色素HPLC纯度97.5%以上,完全满足工业制造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甲氧乙酰基)-1,3,5-苯甲酸三(2’,4’-二甲氧基)苯酯(化合物1)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99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