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唾液酸婴儿配方奶粉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9223.1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8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波;李春;刘宁;孙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9/152 | 分类号: | A23C9/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何自刚;王玉松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唾液酸 婴儿 配方 奶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唾液酸婴儿配方奶粉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唾液酸(sialic acid,简称SA)是一类酸性九碳单糖,一种神经氨酸衍生物。唾液酸主要以游离态的唾液酸、聚唾液酸、唾液酸的衍生物和唾液酸的同系物四种形式存在。唾液酸广泛分布于多种生物体中,作为复合糖的组成成分镶嵌于所有细胞表面以及大多数脊椎动物糖蛋白和糖脂分子的末端最外侧,是构成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的重要成分。唾液酸在神经细胞膜上的含量是其它细胞膜的20倍,并且人脑中唾液酸含量比其它哺乳动物高2-4倍。唾液酸的主要来源是人乳,尤其是初乳中的含量最高,以寡聚糖、糖蛋白和糖脂形式存在。人乳中唾液酸73%与低聚糖结合,23.7%与蛋白结合,2.9%以自由基形式存在,0.4%与脂结合。但是,在婴儿配方奶粉中唾液酸70%与蛋白结合,27.8%与游离低聚糖结合,0.9%以自由基形式存在,1.3%以神经节苷脂的形式存在。有关动物模型的实验表明:外源性唾液酸影响大脑的生长并且可以提高学习能力。然而,服用时间很关键,年龄大的动物注射相对大剂量的唾液酸并没有明显的吸收。新生儿的肝脏发育尚不成熟,加上大脑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自身合成唾液酸很有限。因此,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唾液酸会有效促进他们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
人乳中唾液酸的含量在250-1500mg/L。尽管有些婴儿配方奶粉更好的接近人乳,但婴儿配方奶粉的唾液酸含量不及200mg/L。目前国内尚未有唾液酸的添加量对的标准,而美国将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唾液酸含量标准定为300-600mg/L。不同的加工方法会导致唾液酸在婴儿配方奶粉中存在形式的差异,现有技术需要一种更接近人乳中唾液酸含量及存在形式的奶粉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唾液酸婴儿配方奶粉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如下:唾液酸加入预处理过的原料乳,混合后的物料进行均质,杀菌后进行喷雾干燥,收集成品。
上述唾液酸的添加量为0-1000mg/L。
上述唾液酸的添加量为400-800mg/L。
上述唾液酸的添加量为800mg/L。
上述均质压力为15-20MPa。
上述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55-160℃,排风温度为80-85℃,塔内负压196.133Pa。
上述步骤中杀菌温度为85-95℃,时间为15s-3min。
上述唾液酸应用于0-6个月婴儿配方奶粉中。
更进一步,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为:
(1)将800mg/L的唾液酸加入到预处理过的原料乳中进行溶解;
(2)混合后的物料预热到55℃,加入脂肪部分,然后进行均质,均质压力为20MPa;
(3)经85℃和16s杀菌后,物料浓缩至18°Be′之后进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60℃,排风温度为80℃,塔内负压196.133Pa;
(4)收集成品。
上述方法制备的添加唾液酸的产品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GB19644-2010的要求。
本发明的优点
1.添加唾液酸的0-6个月婴儿配方奶粉对促进婴儿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有积极作用;
2.婴儿配方奶粉中唾液酸的含量及存在形式更接近母乳水平,成功的解决了唾液酸含量低的问题;
3.产品风味口感正常,技术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湿法添加不同含量唾液酸的婴儿配方奶粉中唾液酸的质量浓度;
(A:与蛋白结合的唾液酸,B:游离的和与低聚糖结合的唾液酸,C:总唾液酸含量)。
图2唾液酸在婴儿配方奶粉中不同存在形式的含量百分比;
(A:与蛋白结合的唾液酸,B:游离的和与低聚糖结合的唾液酸)。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唾液酸添加量的选择:
根据人乳中唾液酸的含量,确定婴儿配方奶粉中唾液酸的湿法添加的添加量为0、200、400、600、800和1000mg/L(以喷粉前鲜奶为标准)六个梯度。
根据资料显示,人乳中唾液酸的含量在250-1550mg/L,美国将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唾液酸含量标准定为300-600mg/L。从图1可以看出,湿法添加时唾液酸,唾液酸的添加量为400-800mg/L时,婴儿配方奶粉中唾液酸的含量343-557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92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合薄膜
- 下一篇:基于可见光检测的工业缝纫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