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大下坡消能减速路面及其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4443.5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国;何超;褚端峰;张存保;熊建文;谭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9/00 | 分类号: | E01C9/00;E01F9/08;E01F9/047;E01F9/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大 下坡 减速 路面 及其 施工工艺 | ||
1.一种长大下坡消能减速路面,其特征在于:由行车方向依次布置多条垂直于行车方向的由热塑性突起型震动标线构成的减速区域Ⅰ、一到三条垂直于行车方向的由驼峰式沥青混凝土基减速带构成的减速区域Ⅱ和一到两段减速道钉构成的减速区域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大下坡消能减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区域Ⅰ与减速区域Ⅱ间距为10-15m,所述的减速区域Ⅱ与减速区域Ⅲ间距为10-25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长大下坡消能减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区域Ⅰ由垂直于行车方向的三条热塑性突起型震动标线构成,所述热塑性突起型震动标线为带状,沿行车方向每条热塑性突起型震动标线纵向宽度为300-600mm,横向宽度为路面宽度,突起块相对于基地部分的高度为3-6mm,相邻两条热塑性突起型震动标线间隔为4-8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长大下坡消能减速路面,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条驼峰式沥青混凝土基减速带间距为15-25m,沿行车方向第一条驼峰式沥青混凝土基减速带高为20-35mm,纵向宽度为50-80mm,第二条驼峰式沥青混凝土基减速带高为30-40mm,纵向宽度为50-80mm,第三条驼峰式沥青混凝土基减速带高为30-40mm,纵向宽度为50-80mm,每条驼峰式沥青混凝土基减速带的横向宽度均为路面的横向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长大下坡消能减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驼峰式沥青混凝土基减速带为带状,其横截面为带圆倒角的半椭圆型,在驼峰式沥青混凝土基减速带上表面涂有热熔型反光涂料。
6.根据权利要求5中的一种长大下坡消能减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型反光涂料由黄白两种颜色沿路面宽度方向间隔喷涂,沿路面宽度方向每种反光涂料喷涂长度0.4-0.6m,喷涂宽度为驼峰式沥青混凝土基减速带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长大下坡消能减速路面,其特征在于:减速区域Ⅲ由一到两段沥青混凝土基减速道钉构成,每段沥青混凝土基减速道钉的段长为20-30m,相邻两段沥青混凝土基减速道钉的间距为10-20m,每段沥青混凝土基减速道钉由多排垂直于行车方向的减速道钉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长大下坡消能减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区域Ⅲ中每相邻两排减速道钉采用错位排列,相邻两排减速道钉间距0.45-0.65m,每排相邻两个道钉间距0.35-0.5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长大下坡消能减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区域Ⅲ中的减速道钉为球弧形道钉,其底面圆直径为0.1-0.12m,高为0.03-0.04m。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大下坡消能减速路面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步骤:
1) 路面预处理:将减速区域Ⅰ和减速区域Ⅲ需要施工的位置进行清扫,保证路面没有杂质和灰尘,并且路面干燥,将减速区域Ⅲ中的道钉粘贴位置采用压缩空气吹净后,再用丙酮刷干净,在.较大凹陷处用道钉胶修补平整;
2) 在施工路段画线:在施工路段上用画线工具画好各减速区域布置图作为标记;
3) 各减速区域的施工:
减速区域Ⅰ的施工:减速区域Ⅰ中的热塑性突起型震动标线用标线画线机进行画线;
减速区域Ⅱ的施工:首先用铣刨机沿着步骤(2)中画好的减速区域Ⅱ的减速带的布置标记将路面铣刨出设定的厚度,用打磨机将铣刨后的路面打磨平整,然后去除残渣和灰尘,最后用乳化沥青将预制好的驼峰式沥青混凝土基减速带进行粘结、安装;安装完在设定的时间后,再采用标线画线机进行热熔型反光涂料的喷涂;
减速区域Ⅲ的施工:配制一定量的环氧树脂粘结剂,用腻刀均匀地涂抹在路面,再将减速道钉按照设定的位置粘贴在涂抹环氧树脂粘结剂处,然后将减速道钉处压实,使胶液刚从道钉周边挤出即可;
4) 各减速区域的养护:当步骤(3)完成后,禁止挪动上述的减速设施,并将其养护3-5小时,即可通车,对于阴雨、低温恶劣天气可适当增加2-3小时的养护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44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